三国六大家族列传_诸葛家族外传蒋琬、费祎、姜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诸葛家族外传蒋琬、费祎、姜维 (第2/5页)

亮重点培养他的行政水平,对费祎则是重点培养他的外交才能。

    公元230年,费祎出任中护军,不久又转任司马。当时诸葛亮的首席行政助理杨仪和首席军事助理魏延水火不容,一见面就吵,有时魏延甚至动刀子比划。和此二人关系都很好的只有费祎一人,费祎就每次开会都坐在他们中间,把他们隔开、劝架、开导。

    费祎是一个很会做人的人,对领导,他既是刘禅的班底又是诸葛亮培养的干部,对同事,无论是蒋琬、董允还是魏延、杨仪他都能吃得开。对外,孙权瞅他顺眼,诸葛恪和他情投意合。

    费祎的这种特质将在后诸葛时代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公元234年之前的姜维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凉州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人。

    姜维的父亲姜囧是魏国的一个小官,为了掩护领导而战死。因此姜维被魏国授予了中郎这样一个小小的官职。工作中,他负责参谋天水郡的军事,生活上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思想上,喜欢研读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

    公元228年,姜维和几个同事跟随天水郡太守出差检查工作,赶上蜀汉大军突然来袭。由于对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毫无防备,几个郡县望风而降。太守觉得姜维这些人也靠不住,连夜逃走到了上邽郡。姜维这几个人追到上邽,城门已经关闭不让他们进去。折返回冀县,冀县也不给开门。什么都没做就被魏国抛弃了的姜维等人只好去投奔诸葛亮。恰逢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带着一千多户人口及姜维等人回蜀地。由于姜维出身于天水大姓、熟悉凉州地理、又有文化又懂军事,还有羌族血统,与魏蜀两国都竭力争取的羌族势力有天然的联系,最重要的是他研读儒家经典,向往蜀国所代表的汉室正统。估计诸葛亮跟他谈了一通革命理想,姜维当即就热血沸腾燃烧起来,表示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公元229年,诸葛亮任命27岁的姜维作仓曹掾(诸葛亮办公室军粮处处长)、奉义将军(非实职,荣誉称号)、封当阳亭侯(刚来就封侯,这待遇堪比曹cao对关羽啊!),不久又升任中监军、征西将军(实职)。

    当失散的母亲来信要他回家时,姜维回信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不能为了一亩地而放弃一百顷地,不能为了回家而放弃远大的志向)”这件事经常被用来指责姜维不孝,但在世人普遍只知有家不知有国的三国时代,姜维的选择,可以说是卓尔不群、极为难得。

    诸葛亮在给蒋琬的信中夸奖姜维工作认真勤勉、考虑事情精细周密,当年的头号种子选手马良都比不上他,是凉州一等一的人才,应该先让他统领五六千士兵练练手。由于他忠于汉室、有胆有识、晓畅军事、我要把毕生的兵法都传授于他。

    到诸葛亮去世时,姜维跳槽到蜀国还不到六年。作为降将他本就没有什么根基,跟随诸葛亮的时间又太短,没来得及建立什么功勋。尽管深得武侯欣赏和信任,但显然不具备做接班人的资格。诸葛亮将兵法传授与姜维,是希望姜维作为蒋琬、费祎的军事助手,弥补此二人在军事上的短板。而在写给蒋琬的信中把姜维海夸一通,应该是希望由蒋琬来保护他、培养他、重用他。所以在诸葛亮病重期间,刘禅派人询问接班人的问题时,诸葛亮说我不在了蒋琬可以接班,蒋琬之后费祎可以接班,对于费祎之后谁接班的问题,诸葛亮沉默不语。因为这时由他亲自提名姜维是不合适的。

    后诸葛时代

    公元234年,蒋琬、董允在成都。诸葛亮在五丈原病危,与杨仪、费祎、姜维三人交待后事——杨仪先行,魏延断后,姜维率军在中间隔开,如果魏延不听命令就丢下他不用管。

    诸葛亮溘然长逝,由于其对接班人的安排尚未公开,北伐军中便论资排辈由杨仪主持工作。杨仪派费祎去试探魏延。魏延对费祎说:“丞相不在了,不是还有我吗?你们可以扶着丞相的灵柩回成都,我继续率军讨贼,怎么能因为一个人而耽误国家大事?再说我魏延是什么人,凭什么听杨仪指挥,给这货断后?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文伟你和我一起联名,通告全军!”费祎说:“OK!我这就回去替您做杨仪的思想工作,杨仪一个文官,不懂军事,如今这形势哪敢不听您的话呢?”费祎骑上马一路狂奔回到杨仪大营告诉他魏延就是这么个态度,杨仪当即拍板,撇下魏延回成都。魏延得到自己被撇下的消息时才发现自己被费祎耍了,他知道自己手下兵少不能硬拼,于是绕到杨仪大军之前,烧毁栈道,上书刘禅告杨仪谋反,而杨仪告魏延谋反的奏章也同一时间送到。

    刘禅问蒋琬、董允怎么看,两人都保举杨仪、怀疑魏延。

    得不到朝廷支持,魏延本就不多的部下临阵倒戈,只好带着儿子和几个铁杆儿逃亡汉中。杨仪派马岱追击,将魏延斩杀之后踩着魏延的人头大骂:“王八蛋!你还能得瑟吗!”下令把魏延所有亲属全部杀光。杨仪对魏延的处置过于残忍,欠朝野一个交代。

    诚然杨仪既聪明又能干但为人狭隘,所以诸葛亮虽然重用他却没有安排他接班,他却自我感觉良好。部队回到成都,已经升为尚书令,接手国事的蒋琬给魏延事变定性:魏延从来没想过投降魏国,他只是对杨仪有意见,不能说他是叛徒。这等于当众抽了杨仪一个耳光。杨仪被剥夺一切权利,只授予后军师的闲职。而姜维也加官进爵,封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平襄侯,统领军队。至于费祎则从司马调任中军师。

    这时必须提一下当了十二年挂名皇帝,已经27岁的刘禅。他对诸葛亮这么多年把他当小孩子一样,越俎代庖的行为当然有所不满,拒绝为诸葛亮立庙,但他也清楚地知道否定诸葛亮对自己没好处,所以他一方面接受了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给蒋琬加封为大将军、益州刺史、录尚书事,另一方面他宣布永远撤销丞相这一职位,也没有授予蒋琬开府的权利,自摄国事。这就标志着蒋琬必须去皇宫上班而不能选拔自己的属官在官邸里办公。

    刘禅打算当一回真正的皇帝,可又不想承担繁重的工作,于是他把人事权握在手里,让蒋琬去替他打理麻烦事儿。蒋琬这时的处境很尴尬,他没有诸葛亮的权柄,却要干诸葛亮的工作,本来给伟大人物接班就是世上最不好干的工作,现在蜀汉帝国人人都感到天塌地陷,所有人都在看他如何应对。蒋琬如果愁眉苦脸,就会导致更加人心惶惶,如果喜笑颜开,大家就会说他没良心,这才是标准的哭笑不得。蒋琬只好每天都严格控制着自己的表情,看上去永远是无喜无悲,这才稳定了局势,赢得了多数人的肯定。

    这一年,孙权在吴蜀边境增兵,只要蜀国遭到魏国入侵,就趁火打劫。蒋琬从容应对,也在吴蜀边境增加部队,双方心照不宣,总算相安无事。

    公元235年,赋闲在家的杨仪怎么想怎么窝囊,不久之前还大权在握,现在却要眼巴巴看着论年龄、论资历、论功劳苦劳都不如自己的蒋琬在那领袖群伦,不爽啊,太不爽了。于是他逮谁跟谁发牢sao,大伙儿都躲得远远儿的,唯有费祎主动去他家送温暖,告诉他有什么不满就要大声地说出来。杨仪一向与费祎关系很好,现在一个中军师,一个后军师,都不得意,正是最好的倾诉对象。在费祎的亲切关怀下,杨仪越诉苦越觉得苦,终于说出了最有分量的一句气话:“当初我要是带着大军投奔魏国,怎么会像今天这么落寞啊!”费祎要的就是这个,连夜密奏打小报告。

    刘禅大怒,将杨仪流放到边远地区做一名老百姓。杨仪气得要吐血,一再给刘禅写信,言辞甚为激烈,信里面估计少不了告费祎是卖友求荣的小人。朝廷则干脆连老百姓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