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准备计划 (第2/2页)
/br> 明代文人最讲究的就是朋党关系,人缘好,才是真的好。李东阳没啥政绩,当代人的评价是“谢公谋,刘公断,李公尤侃侃”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李老哥从不得罪人。谋事的就显得阴暗吧,你跟孔明坐一起能没点提防?像朱同学那种没心没肺的才是奇葩。所以谢迁是棒槌。刘健下决断,不用说了,得罪起来人,怕是得轮营连级的,而李公呢,就是尤侃侃,这能得罪谁? 所以,老李的谥号是文人最高的‘文正’。 而据朱珏的记忆,王圣人的老爹,南京吏部尚书王华是李东阳的弟子! 没证据,都是朱珏乱猜的,但这是要命的事,真觉得人家是好人就傻乎乎的上门投奔,除了败坏一下圣人声誉有啥用?恐怕杨廷和都会敲着鼓,给你送锦旗——甩锅成功,弑君的嫌疑,归老王了,就问你下不下手? 下不下手?要知道,心学可是轻君重社稷的。 上一个推崇这个观点的是大名鼎鼎的于少保。那可真是狠人,为了自己推崇的理念,夺门之变那几个跳梁小丑,少保大人都视而不见。当时他手里有兵,京营的人都是外地的,保卫京城才调过来,全是少保的人。石亨、徐有贞那几个,要不是得到了于少保的默许,还夺什么门,夺绣球还差不多。 于是,于少保被黑化的堡宗找了后账,这就是君为轻的后果。少保认为景泰还是堡宗无所谓,完成自己的分内职责就行,结果,悲剧。
而王圣那是直接总结出来了的。写成书了,朱珏不记得哪一段,也背不出,但理论是没错的。性命攸关的事,他哪敢乱来,别说投奔,还得防备圣人呢。毕竟人家文武双全,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是明朝文人的毕生追求,人家圣人已经达到了。金大大在碧血剑里各种颂扬自家祖宗,说到底,就是在仿这位。 虽然不知道,现在江西那支平叛军还跟着没。但朱珏估计是在的,朱同学倒下后,老杨就靠这队人压制天子亲军呢,而且是死死防着。天子亲军的战力全在天子,朱同学在,大旗打出去,亲军就是那支能打得小王子望风而逃的强军,天子不在,一群土匪头目,地方乱军就能压制的他们服服帖帖。 要不是圣人手下的兵马,江彬钱宁之流何至于单身流窜以致身死。倒不是为这俩货鸣不平,但朱珏的脱困之策,就出自于此。 那支亲军应该还在京城,但没有正德本人,谁也指挥不动。于是成了死结,正德入军,则大军无敌,横扫京城一切。但若无亲军救援,正德也出不了皇宫。最后只能大家一起等死。 朱珏反复思量,最后的计划也就是逃出皇宫,只要跟亲军汇合,正德就死不了了。 至此,计划已经成形,总共分为三步。出殿是第一步,最完美是只惊动,或不惊动任何人出殿,这个是老潘的活儿。然后是去张太后那里寻求助力,反正有事找老妈,看张太后嘉靖朝的凄凉,肯定是亲儿子最好,皇宫里也只有张太后绝对不会害儿子。但张太后这里其他不确定因素很多,无法一一考虑周全。 然后就是出宫汇合亲军了,应该也不难,毕竟宫墙不算太高,有问题丢给救援组就行了,万能的救援组会解决的。 完美! 朱珏给自己点个赞,有点激动,自己这脑子真灵光,必死的局面都有解决之道,等下再查查资料就一切OK了,这方面的的东西可不能出错,不然真是太傻了 金牌小参谋,出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