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赊账 (第3/3页)
。
黄灿灿的麦粒铺满了囤底。 “主任给你批了二十袋,没有现成的,你自己装吧。” “孙哥,我没袋子啊。” “袋子都没有?擦,我给你几个吧。” 小胡子孙伟不耐烦的嘀咕了一句。 “跟我去拿袋子吧。” 孙伟转身出了粮囤,也不锁门,带着熊贵清去拿袋子。 在晒场,袋子很有讲究。 装粮食的标准袋子是麻袋。 一般装小麦可装100公斤。 还有一种是丝袋子,也就是装化肥的编织袋,只能装25公斤。 像熊贵清这样来买饲料的,谁都想多装点,麻袋是必须的。 他的这包“灵芝”可不白给。 不但要来了二十条大麻袋,还带着一大卷麻绳和缝袋大马针。 熊贵清都没时间回家喊人。 他怕自己一走,姓孙的到时候再一变卦,给自己换了粮囤。 到时候,真是哭都找不到门。 他来回跑了两趟,把麻袋备齐,就一个人在粮囤里忙活开了。 这些败家玩意! 好好的麦子被一盒香烟就当成草籽卖了。 熊贵清得了便宜,咱就别卖乖了。 粮囤里有装粮的撮子。 他就一撮子一撮子的往麻袋里装。 很快就装满了一麻袋。 由于粮囤里空气不太流通,自然就温度高。 他热的一身臭汗,拽着麻袋挡住了门。 这样既能增加粮囤里的亮度,也能保证空气流通。 二十麻袋小麦,被熊贵清装满再缝口,用了近三个钟头。 干完这些,他的肚子已经咕咕叫了。 他估摸着,应该过了中午时间。 当他跑到机务队,找到何献超的时候,都有点虚脱了。 “哟,老熊啊,你这脸色可不好。” “别废话了,去晒场给我拉点草籽去。” “啊?草籽啊?有多少?” “二十袋子。” “这么多?” “车在吗?” “你等等啊,我跟师傅说一声。” 何献超跑去跟自己的师傅打了招呼,这才发动他的蹦蹦车。 挂上后斗,拉着熊贵清往晒场去。 见是蹦蹦车进来,看大门的自觉打开了大门,往里挥挥手。 何献超一脚油门就冲了进去。 熊贵清指挥着,来到了粮囤门口。 听见发动机的声音,孙伟从办公室里出来看了看。 推着一个台秤晃晃悠悠的走了过来。 何献超熄灭了发动机,和熊贵清站在门口等着。 “过过秤。” 孙伟把台秤推到粮囤边,来回的推动了几下,找了个平整的地方。 熊贵清拉着何献超进了粮囤,抬着麻袋出来,往秤上一立。 孙伟把秤砣挂上,来回扒拉着标尺。 “二百。嗬,你可没少装啊!” 孙伟在账本记上数字。 这袋“草籽”就被拉了下去,两人又去抬另一袋。 待这二十袋“草籽”都装上了车,孙伟拢了下数字。 “3800斤,签个字。” 熊贵清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子,在账本上签了名字。 “孙哥,谢谢啊,咱们回见。” 熊贵清跟孙伟说着感谢的话,何献超已经发动了车子。 孙伟之所以照顾熊贵清可不仅仅是那包“灵芝”起作用,而是王福林打来了电话。 他知道熊贵清现在是农场要树立的典型。 自己能不巴结着点吗? 这小子这么年轻,未来能成什么样,谁知道啊? 万一呢?是吧。 人都是这样。 心里存了想法,在行动上也就有了分寸。 孙伟这是下了一步闲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