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展映之前,唐泽的岔路口 (第2/2页)
。” 酒店内,周节仑随意抱怨了一句,发现唐泽一直盯着窗外,问道:“你在想什么?如果你觉得太闲,我们可以比试一场。” 结果唐泽压根没回他。 因为唐泽心思既不在电影上,也不在相识的人身上,而在离这里很远的纹川。 就是今天吧?那场无与伦比的灾难。 来到这个世界后,面对某些既定的历史,他想过很多遍自己能做什么。 可想了很久,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然而,提前知道灾难的只有他,如果什么都不做,冷眼去看别人的生死,也是他不允许的。 他可以自私,可以冷漠,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敌人的利益。 但他不可以漠视生命。 这是为人起码要有的庄重。 因而,他最终还是决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从5月份开始,唐泽就承包了超过百辆旅行大巴,去往记忆中遇难人数最多的县城,以1元抽奖的形式,免费带人全国一周游,包食宿。 5月11日集体出发。 从老吴那里传来的消息,他们如今带上的人数已经超过千人。 这是唐泽能做到的极限了。 不仅是天泽财力不够,事实上这些费用综合下来千万都不到。 还有规模上,车租得太多,恐怕就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了。 能救多少就救多少吧,唐泽这样对自己说。 下午14时28分4秒,陈噵眀、周节仑等人传来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
地震还是发生了,规模很大。 等到后面连伤亡人数,损失情况也传来。 包括同样参与了戛纳,《二十四城记》导演贾章轲、《赤壁》导演吴羽深、《东邪西毒:终极版》导演王稼为在内。 所有人都心神失守,没了等待电影成绩揭晓的兴奋劲。 唐泽沉重地又一次打给了老吴:“1000万准备好了吗?还有我写好的那首歌,捐出去吧。” “嗯,不要太高调了。” 由于唐泽比其他人更有心理准备,捐款、赈灾歌曲他已然准备好了。 他算是首个捐款的人。 可他没打算让人知道,也不想拿这种事炫耀什么。 捐钱也是他能做到的最后的努力了。 在今天的沉重过去后,唐泽迟迟没有刘奕非抵达的消息,也没有接到她的电话。 他便打了过去,可令他没想到的是,没打通。 唐泽稍微有点急,其实如果只是来玩一场,真的来不了也没什么。 可明天就是电影参展的日子,他有信心《心灵捕手》能拿到开幕影片的资格。 这共同的荣誉,刘奕非不就错过了吗? 他只好通过老吴了解那边的情况。 老吴连忙亲自过去询问。 然后得到刘奕非不打算去戛纳,明日就要和WMA签合约的事。 收到消息的唐泽有些苦恼。 还是要签WMA吗? 难道这也是刘奕非既定的命运? 不,如果真有命运这种东西,他也不会来到这个世界了。 WMA是个死胡同,走不通的,他还得最后规劝刘奕非一次。 倘若结果还是没有改变,他也算尽了朋友的义务。 可他该怎么做? 他认识的人中,与刘奕非交情都比较一般。 要劝诫成功,只有他回去一趟,面对他忽视的一些东西才行。 然而这个时候离开,开幕式怎么办? 万一他来不及赶回,戛纳评委认为他这种行为不尊重戛纳,把本来要给《心灵捕手》的奖撤掉了怎么办? 承担本不该承受的思想压力,这是知道太多的人要面对的。 唐泽又一次要进行抉择了。 与此同时,唐泽给予纹川的赈灾歌曲,已经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循环播放了起来。 如同它的歌词: “如果说你曾苦过我的甜,我愿活成你的愿。” “愿不枉啊,愿勇往啊,这盛世每一天。” 像是要给受灾人民勇气和力量。 也像是为了给,原本应该重合在一起的两条线,渐行渐远的命运,一次重新选择的力量。 只愿,这盛世如你所愿,那苦厄尽皆如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