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0章 语言不就是连蒙带猜嘛 (第2/4页)
。 在生意场上周彦不知道,但是在电影这方面,徐风完全是个“感情用事”的人。 她看好陈恺歌,所以即便陈恺歌的意见跟她相左,她最终还是愿意支持陈恺歌,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智的生意人能做出来的事情。 也有可能,徐风只是把自己“感情用事”的一面留给了电影事业,而在做生意的时候,她会变成一个理智的人。 “挺长时间没见到恺爷了,他最近忙什么呢?”徐风提到陈恺歌,周彦也顺嘴问了一句。 “他啊,天天忙着参加各种活动,正享受成功的喜悦呢。不过他最近也看到叶兆言的一部,似乎挺有兴趣的,上次打电话跟我说了。” “什么?”周彦问。 “具体叫什么名字我还真不知道,我也没看到故事。现在也不急,等到年后有时间,再商量这个事情。” 听到叶兆言,周彦就已经知道这部应该是《花影》,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陈恺歌最终也会把这部改编成电影《风月》。 作为《霸王别姬》之后,陈恺歌的第一部电影,《风月》非常受外界关注。 而且这部电影大咖云集,主演是张国榮跟巩莉,原著作者是叶兆言,编剧还有王安意,如此豪华的阵容,电影还没开拍的时候,都多人都觉得能够再续《霸王别姬》的辉煌。 但结果却并不如意,《风月》的口碑跟《霸王别姬》差距非常大,既没有受到观众认可,也没有受到有分量的奖项认可,几乎可以说一无所获。 这部电影徐风肯定不喜欢,跟徐风认识这么长时间,周彦对徐风的喜好也比较了解。 徐风喜欢的,是那种里面角色能够发现一些审美上可爱、美好之处的电影,《风月》显然不属于此类。 这就要说到徐风的“感情用事”了,徐风明知道《风月》不行,但还是让陈恺歌拍了这部电影,最终只能惨淡收场。 “我倒是还没听他提过这事。”周彦说。 “他后面应该会跟你提的,这部电影他可能要找你给他配乐。” “是么?” “嗯,他很早之前就说过,要跟你合作一部戏,这部电影的配乐,如果不找你,应该就是找赵季平,反正肯定是你们两个中的一个。《霸王别姬》的成功,让他认定你们两个了。” 周彦抿了抿嘴,陈恺歌确实说过很多次,后面有电影要找他合作。 但是他对《风月》是真不感兴趣,不仅仅因为电影口碑一般,也因为他本身就不喜欢这个故事。 不过周彦也没说什么,毕竟陈恺歌现在还没找他,等到后面陈恺歌跟他提了这事,他再想着拒绝吧。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保姆过来叫他们去吃饭。 吃过午饭之后,周彦就起身告辞了。 出了徐风家,周彦也没有急着回去,就在路上随意地走着。 上沪的冬天并不冷,周彦戴着围巾走一段路,甚至感觉有些热。 从徐风家出来,穿过四明邨弄堂,就到了爱神花园。 爱神花园是以前的名字,现在这里是上沪作协办公的地方,站在园子门口朝里面瞅了一眼,周彦也没进去,而是沿着巨鹿路往前走。 到了一间看着像咖啡店的店门面前,周彦停下脚步。 这里不是什么咖啡店,而是上沪作协经营的作家书店。 此时的作家书店没有多少人,周彦抬脚走进去,一个小姑娘正在打扫卫生,见有客人来了,小姑娘也没有开口招呼,只是朝周彦点点头。 一楼是咖啡厅,真正的书店其实是在二楼,而且书店门口连个招牌都没有,所以很多过路人都会以为这里是个咖啡店,根本想不到会是书店。 周彦在楼下看了两眼,就上了楼。 店面不大,书倒不少,周彦随手摸了一本《契诃夫作品集》,就坐了下来。 这会儿整个书店,除了楼下的那个店员,就只有周彦一个人。 过了大概二十多分钟,周彦听到下面传来一段对话。 “安意jiejie来啦。” “嗯,小琴你帮我泡一杯咖啡,老样子。” “好的,你上去坐,我一会儿送过去。” 两个女人,用的是上沪方言,不过周彦也听了个大概。 随后周彦就听到有人上楼的声音。 上来的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 她看到周彦,愣了一下,可能也没想到楼上会有人,而且是不认识的人。 虽然作家书店对外开放,但是一般很少有非作协的人过来,因为大部分人压根不知道这里是个书店。 说是开放,其实来的都是内部人。 不过她也只是愣了一下,随即走到另一边拿了本书坐了下来。 周彦看到女人,也是非常意外,这个女人他认识,正是作家王安意。 他也不禁感慨世事奇妙,上午他才跟徐风聊到《风月》,下午就看到了《风月》的编剧王安意。 周彦没有上去搭讪,王安意自然也不可能过来跟一个陌生人说话。 王安意并没有待太久,一杯咖啡喝完,过了一会儿就走了。 周彦则一直待到傍晚,期间也来了几个人,不过周彦都不认识。 临走的时候,周彦想要买本书,作为来作家书店的纪念,不过看了半天,也没看到一本想买的,就空手回去了。 第二天,周彦启程去了霓虹。 …… 方秀他们先一步到了东京,到了到达大厅的时候,看着一群举着小旗子接机的人,他们傻眼了。 “这是来接我们的么?”二胡首席马东方愣愣地说道。 “应该……是吧。”方秀也有些不确定。 钢琴首席张作权视力比较好,远远地就看到了几个小旗子上面写着汉字。 “没错,就是来接我们的,上面写着周彦师兄的名字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