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齐心济世 (第1/2页)
只见向隆从屋子里取出了一把紫竹洞箫——便是在他刚刚攻下禁宫后买的那支,说道:“我平日虽然忙碌,但闲暇之余会找乐师帮着教了几曲,很是喜欢这箫声。只是,才学不久,还不怎么能吹得美好。” 芮卿玄放下了手里的茶杯,取来了自己的琴,说道:“我随意抚曲,你随性而应,可敢一试?” 向隆从没试过毫无章法随意吹奏,很是好奇会合奏出怎样的曲调。 只听那琴弦如山泉叮咚,那芮卿玄随手抚琴的同时,竟然即兴而吟唱了起来。 “玄月升,孤江一暮望孤川。 星月痕,青灯一烁点青蔓。 犹道黄昏不自量,却争夕色应朝霞。 可知少有登山客,孑而独身观日芒。” 向隆只是应和着她的曲调,吹奏着雷同的声音。却在她随性吟唱之后,忽感心塞,二人并未停下手中的指法,虽不再有词,曲却依然。 这一夜,向隆确实睡得很踏实。只是在梦里,他却总是能够看见芮卿玄似是凄楚的背影,不知为何自己心中总有一丝疑惑。或许是在那日早上的疑问,勾起了自己的好奇心吧。 只是,在新的一日开始后,他实在是忍不住,想一问究竟。 向隆迫切地想知道,芮卿玄,究竟是何许人也。 “昨日,听你吟唱之词,可是自己所做?”向隆问道。芮卿玄微微点头,垂下眼帘,说道:“只是看着眼前暮色偶尔有感而发罢了……” “竟然能够即兴而曲作至如此——可有记下减字谱来?”“经你这么一说,倒也是记下更好!”说着,取来了竹简刻刀,边抚着琴回忆着昨日的曲调,边刻写了起来。而向隆则再一旁重复而吟词。 “犹道黄昏不自量,却争夕色应朝霞……这夕阳之色与朝霞之色,也确实是截然不同啊!此句,是在应对何意呢?”向隆问道,心想,她作出此词,必定是心有所思才会如此结果。 芮卿玄停下了刻刀,抬起头,看着远处的风景,眨了眨眼睛,又如同昨日出神的片刻那般,回道说:“那后一句,可知少有登山客,孑而独身观日芒——便是解释了。愿意早起登山观日出之人,从来都鲜有,多数都只是看着夕阳落下,觉着火烧红云很是美艳,却不曾知道,那朝霞之美——当天际一片黯淡的瞬间,那火光顿生的色彩,映染着云端,虽没有夕阳火烧云般的壮烈,却是清丽干脆地瞬时照亮了一切。”她回过头来,看着向隆说着,“从黑夜等到那第一缕阳光的片刻,心中所感受到的震撼,便是夕阳永远都不会有的。” 玄月升,孤江一暮望孤川。 星月痕,青灯一烁点青蔓。 向隆再次回忆起开始的两句,忽然明白了些什么。黑夜过后的第一丝光明,似乎是芮卿玄一直在寻找着的东西一般。而平日里,她的心,就像那孤江望孤山,青灯点青蔓一般,独自等待着未知的将来。 “芮姑娘……可否告诉我——我知道,这或许是不情之请。但我依旧想问问,你为何会只学了切脉与针灸,而没有学习药剂?” 芮卿玄放下了刻刀,端坐着,沉默不语,似是在回忆着往事一般。许久,才做声。 “我爹……便是位大夫,或说——他是位前朝御医。” 听到此言,向隆一惊。心想,前朝御医多半还留在宫中,只有少数回了老家不再任职,但这芮卿玄独自一人住在此处,家人又会怎样了呢? 她忽然叹了口气,“若是进攻那皇城的军队再早些年去,该有多好!”这一句落下,向隆顿敢心中一阵酸楚。他不知道,此刻自己应该如何反应才好。 “若是他们早去了几年……我爹也便不会被佞臣谋害,我也不用在此孑然一身。”说着,略含泪光,转过头去,不想让向隆看见自己的神情。 向隆没有做声,只是默默地听着。“我爹本来就说,医术传男不传女,倒不是重男轻女,而是女子柔弱,没有力气推拿揉捏,许多都学不了用不了。可我依旧好奇,无奈我爹才教了我现在正会用的……而当我想学药剂之时,他却百般推辞。有时借口说,是药三分毒,用药就是用毒,不用也罢。我也不好在多做追问,只能自己慢慢研习施针之术。偶尔爹爹帮着别人医治时,我便偷偷看着学着,记下他不曾教过我的一切……可是,还没学会太多,他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