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 张羡叛刘表 蔡瑜图荆州 (第1/2页)
吕布走后,蔡瑜命人传信与曹cao,许诺以豫州牧之位与其交换吕布之家眷。 曹cao自是知晓,其若得天子任命,则可名正言顺收拢民心,当即应下,并将吕布之妻女送至江州。 蔡瑜见到人,将其安置妥当,依约拜曹cao为豫州牧、兼领兖州,又叫人快马传信与吕布,以安其心。 冀州,邺县。 袁绍得知蔡瑜褫夺其大将军之位,破口大骂。 袁绍自恃兵强,大将军之虚名并不被其放在眼中,却深以为此事大伤其脸面,乃奇耻大辱,恨不得即刻挥师益州,无奈路远,不得为之。 至于捆缚袁术送至江州一事,袁绍只当未见,更不会理会。 且说,自初平二年(191)起,袁绍连战五载,先后与公孙瓒、袁术、黑山黄巾、臧洪等人交战。 至公孙瓒退守易县时,袁绍粮草耗尽,士卒疲敝,故此,其未再掀起大战,以休养生息。 如今,冀州元气稍有恢复,其子袁谭全取青州,袁术又送来两万士卒与传国玉玺,袁绍便有意尽快一统北方,再南下征伐,实现霸业。 于是,袁绍传信公孙瓒,劝降于其,却为公孙瓒断然拒之。 袁绍登时大怒,再度兴兵,攻向涿郡。 便在袁绍与公孙瓒烽火重燃之时,蔡瑜亦有意动上一动。 且说,当日桓阶自告奋勇,请缨前往长沙游说张羡。 至长沙后,桓阶劝说张羡道: “如今蔡司空兵强马壮,又迎奉天子,握有大义,待来日,其奉天子之命讨伐不臣,兵锋所指,当是所向披靡。 刘表据荆州自守,暗藏不臣之心,其之所为不合道义,自古以来,所作所为不以道义为本者,必不能长久。 二者相较,论义、论贤、论才、论将、论兵、论政,刘表皆不得望蔡司空之项背。 府君当知大义所在,行明智之举,才能保全家族,立下功业,不然,来日益州大军挥师前来,府君则悔之不及也。” 张羡闻言意动,问道:“以伯绪之见,我当如何为之?” 桓阶说道: “府君于荆南之地一向颇有威望,深受百姓敬重,不如领荆南四郡拨乱反正,归附于蔡司空,岂非上策?” 张羡对刘表本就心怀不满,又听桓阶言之有理,遂决意依桓阶所言行事。 彼时,黄祖尚在庐江,蔡瑜便叫桓阶、张羡二人暂且稍待,等其号令: 不论真心假意,刘表既已奉诏讨袁,蔡瑜自不能于此时行背刺之事,并非顾忌私德有亏,而是若如此做法,必定损伤天子诏令之威信,即后世之公信力。 如今,黄祖归江夏已有时日,袁术亦北上冀州,讨袁已成旧事,动手时机已至。 蔡瑜将荀攸、贾诩、董昭、法正四人召来,说道: “长沙太守张羡愿领荆南四郡归附,我有意借此良机发兵,跨连益、荆二州,诸位以为如何?” 四人之中,贾诩最为年长,已是知天命之龄,董昭、荀攸亦年过不惑,三人饱经世故、老成持重,闻言皆于心中细算得失,并不急于作答。 唯独法正只二十有一,年轻气盛,又急于建功,顿时喜形于色,跃跃欲试。 荀攸见此,抚须笑问道:“孝直有何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