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诸葛亮牛刀初试 霍仲邈献城请降 (第2/2页)
其道: “便如此议定,不过,万不可因求战心切,而致江陵有所闪失。” 刘阖领命,匆匆赶往江陵去了。 且说长安潼关张辽处。 蔡瑜自江州启程时,便命人快马传信给张辽,叫其接令后便领兵出武关,佯攻南阳。 张辽得令,领步兵万五、骑兵五千,共两万兵马南下武关。 诸葛亮至张辽军中已满一载,本要离营去往长安,见有兵事,遂向张辽请命随军。 张辽思及此行乃佯攻,当无大战,再者,经一载相处,张辽知晓诸葛亮虽年少,却甚有才华,又通韬略,对其颇为喜爱,便应下诸葛亮之请求。 故此,待蔡瑜行至夷陵时,张辽大军已出武关。 既是佯攻,张辽便无意攻城略地,只领兵沿丹水缓行。 诸葛亮进言道:“将军,此行除牵制刘表外,当能再立一功。” 张辽奇道:“能立何功?” “长安三郡人口不足百万,而南阳之地人口众多。 此行将军之任乃佯攻,只要不去攻取宛县这般重城,以刘表之性情,便是明知将军之意,亦定会持守势。
如此一来,将军正可借机迁沿途县、乡之民至长安,以充实人口。 若刘表见此,心有不甘,出兵来攻,将军则可趁势斩其兵将,以弱其势,可谓一举两得。” 张辽闻言大喜,赞道:“此策大妙!” 丹水流向东南,行走四五日,张辽便行经丹水县三户亭。 三户亭此地颇有渊源,本称三户城,乃春秋、战国时楚国故地。 楚国初立时,有屈、景、昭三个大族,称作三户。 战国时,三户城为秦国所得,改为三户亭。 楚国南公曾有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便是以屈、景、昭此三户泛指楚人,而非是指三户人家。 如今,近千年过去,楚国早已破灭,秦国荣光不再,便是大汉亦宛如落日余晖,三户亭更是仅有数百户人家,尽数被张辽迁入武关。 其后,丹水县、商密乡、南乡县,沿途之民,皆被张辽迁走,足有数万人之多。 刘表得知,果如诸葛亮所料,虽怒不可遏,又无力阻拦,只得坐看,此乃后话。 且说,蔡瑜于夷陵休整三日后,留下五千兵马守城,领军继续东行。 行至枝江县,探马来报,言道枝江城门大开,有人领数百兵士立于城门之外相候。 “哦?”蔡瑜闻言,若有所思。 法正笑道:“主公,定是枝江县中官吏见大军来此,不敢应战,特来请降。” 蔡瑜轻轻颔首,说道:“我等一去便知。” 待行至城前百米处,蔡瑜喝令大军停住,却见前方为首之人孤身向蔡瑜步行而来。 典韦见此,护在蔡瑜马前,以防来人行刺。 只见此人行至蔡瑜身前十步,止住脚步,扬声拜道: “拜见明公,我乃枝江人霍峻,字仲邈,见明公仁义之师来此,有心归附,特于城外相迎。” 见霍峻并未携带兵刃,蔡瑜遂下马上前,只见其年岁不大,英气勃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