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一章 朝堂乌龙,祭天祭祖! (第1/2页)
第151章朝堂乌龙,祭天祭祖! 黄子澄是真的急了。 他只是想给朱允挖坑,可不是真的要嘉奖他的军功。 怎么能来真的呢? 报捷的锦衣卫一愣,连连向着老朱磕头道:“陛下明鉴,此事千真万确,绝无半分虚假之言。” 冯胜三步并作两步,也从高台上冲了下来,一把将他手中的捷报抓住,翻开一看,顿时满脸皆是不可思议之色。 “这……这……这是真的吗?” 他蹬蹬蹬向后退了几步,险些跌倒。 一恍神,才发现皇帝陛下正看着自己。 捷报是应该先上呈陛下的。 但他刚才情绪激动,便没顾上这些。 冯胜连忙请罪,道:“陛下恕罪,是微臣失礼了。” “呈上来吧。”老朱恢复了镇定。 他赶紧上前,将捷报呈上。 “料敌先机,攻敌不备,再夺其心智,震其心魂……好啊!” 老朱一看,仰天大笑,拍掌叫好:“不愧是咱老朱的孙子,这仗打得漂亮!” 文武百官一个个面面相觑。 真的收复松江府城了? 下一刻。 却见老朱脸上笑容骤然收敛,盯着下方跪着的锦衣卫道:“你是不是勾结了倭寇,给朝廷送来假军报?从实招来!” 他手中捷报猛地往地上一砸,杀机骤起。 送信的锦衣卫愣了一下。 他也懵逼了。 这名来报捷的锦衣卫,正是当初被蓝玉拦住的那个。 他如今又前来京城,向陛下报捷。 松江府城到金陵,六百余里,为了迅速将捷报送进京,他这一路在驿站中连换了二十一匹马,自己却不曾休息片刻。 跑进京城后,马不停蹄的进宫。 这种报捷的差使,可是一般人抢都抢不来的。 原来满心想着,陛下看了捷报,必定龙心大悦,对他给予重赏。 没想到,陛下也怀疑不是真的。 再看上面满朝文武大臣,一个个皆是质疑的眼神。 这名送信的锦衣卫真是欲哭无泪了。 明明是真的啊,为啥你们就不信呢? “陛下,臣一家老小皆在金陵城中,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与倭寇勾结,欺瞒陛下啊!” 送信的锦衣卫拼命解释,可偏生,浑身是嘴都说不清。 主要是没人信啊! 就在这时。 远方又响起一阵阵高喊声。 “前线大捷!” “前线大捷!” …… 此时是在殿外,虽然距离外面的宫门还有一段距离,但那人的嗓门极大,又是顺风,声音传得很远,直入老朱和文武百官的耳中。 什么情况? 老朱怔了一下。 很快,报信的人进入宫中。 “前线大捷。太孙殿下率新军乘船出海,直捣倭寇在海上的据点,已将其老巢焚毁。所有倭寇,或被大火梵烧而亡,或葬身大海鱼腹之中。困扰我大明数十载的东南倭患,一朝荡平!” 语落,他将捷报呈上。 场中。 诡异的安静。 所有人都呆呆望着报信之人。 不敢相信。 谁都不敢相信。 是真的吗? 大明开国的时间不长,在场的许多大臣,都是经历过不少战事的。 此次松江府倭乱,对大明来说,其实都算不上多大的战事。 只不过,因为发生的地方在东南沿海,距离京师很近。 倭寇登陆后,威胁着朝廷的赋税重地苏杭地区,才会那般重视。 平倭之战,同样不算是多大的战事。 谁都知道,只要朝廷大军一到,倭寇必定是可以驱除的。 本身倭寇也没有和大明的正规军正面硬抗的实力。 就算加上张士诚旧部,私盐贩子等反贼,那也不行。 当年张士诚势力庞大,尚且败在老朱的手中。 何况如今的大明,已一统九州,国力较之当初,何止增长了十倍。 而张士诚旧部残留的势力,早不及当年张士诚的十分之一。 两相比较,差距百倍之遥。 大明的大军一到,镇压他们,易于反掌。 可问题是,大军还没有到啊! 还在半路上啊! 仅靠太孙殿下的几百新军,就将数万倭寇和反贼的叛乱给平定了? 连倭寇老巢都烧了? 要知道,倭寇最让人头痛的一点,就是依靠大海之利,进退自如。 大军一到,他们就逃到海上去了。 即使这次朝廷纠集了五万大军出征,兵力雄厚,有心立威,可谁也不认为,此次出征,可以顺利找到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