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凯旋回京,拿下黄子澄! (第2/2页)
毕竟,国子监的监生,也就是读书做官罢了。 金陵军事学堂的学员,可是跟着太孙殿下学法术的,国子监如何能比得上? 听得今日太孙殿下率新军凯旋归来,金陵城已是一片沸腾。 从城门通往皇宫的主干道两道两旁,里三层,外三层,挤满前来围观的人群。 其声势之壮,远超朝廷任何一位大将回京。 整个金陵城,除了这条主干道,其他地方都空了。 毕竟,太孙殿下是他们一手推上储君之位的。 毕竟,七岁的孩子领兵出征,更有传奇色彩。 毕竟,太孙殿下的仗,打得太漂亮了。 当然,这背后也离不开有心人的推波助澜。 朱允早就给徐妙锦写了封密信,让她帮着吹嘘自己的故事。 既然准备要当神棍,那就要当出一点样子来。 在朝堂上没有势力又如何? 文官集团和武将勋贵都看不顺眼又怎样? 一旦成为百姓心中认可的“神”,谁敢说他半个不是,立时就能被金陵城老百姓的沫星子淹死。 朱允心里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虽说民意如水,来得快,去得也快。 可他还有储君的身份加持,又掌握着新军这支兵马,也不算毫无根基。 “哪有这样吹自己的,真是臭不要脸!”徐妙锦坐在院子内,小声嘀咕了一句。 不过,说归说,她对朱允的指示,仍然是坚定不移的执行了。 “老朱家的人,虽然喜欢吹嘘,但还是有真本事的。”
“我原以为这小子只是写诗词厉害,没想到,他打仗的本事,也这般了得,或许不在爹爹之下。” 她撑起腮帮,作出沉思状,又用微不可察的声音,自言自语道:“可能比爹爹还厉害?” 徐达可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用兵如神,百战百胜。 但爹爹的仗,好像打得没有这小子这么轻松? 徐妙锦心中不愿,又不得不承认。 “马上就能见到他了,到时候,再好好问问。” 她说着,尚见稚气的脸庞,竟升起一抹红晕。 …… 金陵城外。 百官都在静静等待着。 黄子澄站在人群中,看着远方缓缓行来的新军,渐渐靠近的储君车驾,心中满是不甘。 不止是他,许多人心中皆有别样滋味。 原以为太孙殿下私斩李景隆,必然受到责罚。 若是前线战事再不顺利,储君之位,怕是也岌岌可危。 之前前方派人来报捷的时候,更是闹出了不小的乌龙。 满朝文武,皆以为是假捷,以为是虚报军功,以为是倭寇反贼冒充。 没想到,竟然都是真的。 立了这么大的功,斩杀李景隆之事,自然也就无人敢提了。 治罪? 怎么可能呢? 李景隆阻拦太孙殿下领兵出征,质疑新军战力。 那他就活该被斩! 原来金陵城的百姓,还有不少人同情李景隆,觉得太孙殿下手段太狠,就这样斩了一位功臣之后,朝廷重臣。 现在嘛,一个个都只拍手称赞。 斩得好! 斩得妙! 新军用战绩证明了,他们就是神一般存在。 那是李景隆能随便质疑的吗? 狂妄无知至此,斩你理所应当。 至于当初自己也质疑新军,也曾同情李景隆,那当然是选择性遗忘,早就不记得了! 啥? 我质疑过新军? 没有的! 你记错了! 武将勋贵中,有不少与李景隆交好,之前不断上书为其叫屈伸冤的人,此后也再不敢吭声了。 这点眼力见,大家还是有的。 朱允的马车一直驶到百官面前。 他才注意到,站在最前面,统率百官的,竟是朱允。 老朱还是希望他们兄弟和好啊! 可惜…… 朱允心中轻叹。 思索间,只听得朱允大声喊道:“大明皇太孙,威武大将军领兵归朝,百官跪迎。” 说着,他自己率先跪了下去。 身后,百官齐刷刷尽皆跪下。 朱允从马车上钻出来,站在前室上。 目光先是落在跪在地上的朱允身上,然后缓缓自文武百官身上,一一扫过,稚气的声音有如般的响起。 “来人,将大理寺卿黄子澄拿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