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造神大戏!怎么能如此不要脸呢? (第2/2页)
惠百姓,卓卓无依不受尘。” “神行千里平倭乱,踏波海上灭贼军。” “今日回朝赞歌颂,大明从此就太平。” 黑衣僧人大声吟诵。 马车内,朱允只觉得浑身皆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这名黑衣僧,自然就是姚广孝。 也是他特意写信,安排姚广孝这样做的。 拿定了造神的主意,就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良机。 凯旋回朝的机会,当然要好好利用起来。 只是听着这么不要脸的打油诗,朱允还是感到一阵阵不自在。 “唉,为了改革更顺利,让大明早日迈进新时代;为了造福天下苍生,亿万黎民,我也只好牺牲自己了。” 此时,姚广孝已双手合什,弯腰行礼,大声道:“贫僧道衍,恭迎太孙殿下凯旋回京。” 他此时还在新军前方,与朱允的车驾隔得较远,但他音量极大,一字一句,皆清晰入耳。 围观的百姓目睹这一幕,顿时都不再交头接耳,一个个屏气凝神,目不转睛的望着。 后面的文武百官,也皆是大惑不解,静静观察。 此时在场之人何止数万,本该人声鼎沸,此刻却偏偏又安静无比。 随即,前方的新军士卒,让开了一条道路,朱允的车驾缓缓前行,一径走到姚广孝身前不远。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朱允乘坐的马车,车帘被撩开,他从里面走了出来,并不下车,而是站在马车的前室上,用稚声稚气的声音问道:“道衍妖僧,你为何拦孤车驾?” 稚子声嫩,与成人大不相同。 其音有清灵之感,如雏鸟轻鸣,流水潺潺。 配上面前僧人拦车的场景,让围观的百姓,都感有几分神妙玄奇之意。 只觉眼前这名身着华服,身材不长,容貌似金雕玉琢般的娃儿,直若神明,忍不住就想要顶礼膜拜。
姚广孝弯腰拜道:“小僧昨夜禅定之时,得佛祖托梦,言太孙殿下本是大罗金仙,有菩萨心肠,不忍见天下百姓受苦,故舍弃千万年修为,不享无上洪福,宁愿下凡尘,入人间。” “托生于帝王之家,受命于天,要解世间千般难,万种苦。” “平定倭寇之乱,只是起步。日后功绩,更不可量。” “佛祖托贫僧将太孙原来的身世,告之于殿下,唯愿殿下早已完成夙愿,得证正果,飞升回天,仍就仙班。” “也告之于大明百姓,令人心安定,一齐来拥护殿下,各司其业,在太孙殿下的带领下,振大明,威四方,兴百业,令天下太平。” “此后人人皆会不愁吃,不愁穿,大明国强民富,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繁华盛世。” 姚广孝说完,便跪拜了下去。 围观的数万百姓,一个个听得目瞪口呆。 这黑衣僧人,形象酷似庙里的怒目金刚,口中言语高谈阔论,必是得道高僧无疑。 听他这般话,太孙殿下果然是大罗金仙转世。 怪不得。 怪不得。 百姓们对于太孙七岁能文能武本就崇拜无比,私下里绝大多数人都认定他一定是仙佛之身。 此际听到高僧认可,顿时不再有半分疑惑。 数万百姓,也纷纷都跪了下去。 “参见大罗上仙!” “参见太孙殿下!” “大明繁荣昌盛!” …… 百姓们没有经过统一的话术培训,说的内容也都是乱七八糟,什么都有。 但恭敬和喜悦之情,却是溢于言表,没有半分假。 随着他们的跪下,便如骨牌被推倒一般。 沿着主干道两道,无论远近,金陵城的百姓,都纷纷跪了下去。 太孙殿下是大罗金仙转世的传言,也如同疾风闪电般,转瞬传遍金陵城。 这本就是大家的猜测,此际一个个恍然大悟,自然而然认可了这一说法。 后方的勋贵功臣,文武百官,则是全部都懵逼了。 这是啥情况? 但看着周围的百姓都跪了下去,终于回过神来,慌乱跟着跪下。 “拜见大罗上仙。” “拜见大罗上仙。” …… 朱允跪在地上,紧紧的握着拳头,咬着嘴唇。 他心中极度的不甘。 之前就因下毒的事,弄巧成拙,被变相软禁。 此次老朱让他率百官出来迎接储君,本以为是一个解脱的机会。 毕竟老朱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他们兄弟重新和好。 朱允想必也不敢忤逆皇爷爷。 可万万也没想到,一见面,他就将自己最依仗的黄先生抓了,还戴枷示众。 现在又弄出这么一出。 摆明了是想将自己树为“神明”。 以后的地位,就更加无法撼动。 如此卑鄙下流无耻不要脸的做法,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朱允万般不愿,但看这样的形势,也知道自己不得不跪,不能不拜。 文武百官,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心思。 毕竟,他们当中,许多人对朱允可是非常不满的。 只是不敢表露出来。 今日的变故,让他们感到措手不及。 可大势之下,谁都要低头。 他们也只能拜伏在地,高呼大罗上仙,对朱允神仙转世的身份,表示认可。 马车上,朱允的目光扫过万千百姓,回头看了一眼已全数跪下的百官,嘴角边翘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