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建设,长江大桥计划,收农田 (第2/2页)
在是太过庞大,必须要先将配套的设施做好。 如今大明百姓仍以耕田为业,甘薯的出现虽然能够解放一大批劳动力。 可毕竟时日尚短。 能解放的劳动力不多。 其次,如此宏伟,堪称奇迹的大桥,所要耗费的材料亦是多不胜数。 如果不先把路给修好。 这些材料怎么弄过去? 而且朱允完全可以想到,一旦自己将金陵长江大桥的计划公布,朝堂之上将会是何等反应。 这是超越时代的建筑! 称之一句堪比长城的奇观亦不为过! 如今大明国库充盈,完全有这个能力去修建金陵长江大桥,群臣也定然不会反对。 反而更大的可能是热烈支持。 毕竟这等奇观,定然会青史留名。 朱允反而担心群臣到时候好大喜功,传来的都是好消息,结果造出来个豆腐渣工程。 让他没脸见人。 所以朱允准备在条件更加充分之后。 再宣布此事。 这座大桥,他一定要修! 朱允完全能预料到,等金陵长江大桥开始修建的消息刊登在日报上之后。 大明百姓将会有多么振奋! 这是大明的奇迹,也是大明百姓共同的奇迹! “殿下,不可啊!” “不曾闻隋朝灭国之祸呼?” “黄巢之变噫?” 果不其然,在朱允宣布之后,又有人站出来反对。 只是这一次,朱允不是找他们商量。 而是通知! “哼!”朱允冷哼一声。
眼露寒芒。 怒道:“圣旨已下,你可是想要抗旨?!” “再者而言,如今大明已无徭役,又予其工钱,何来祸患?” 这就是个整天抱着以前那点事儿说个不停地腐儒。 看不清当今大明的具体形势。 朱允甚是不喜。 如果有机会,倒是要好好把这些腐儒给一并清算出去才是! “正是,殿下废除徭役,乃是德政之中的德政。” “开千古未有之先河。” “自然不会担心民变的问题,只是……” 又一位大臣站了出来,提出隐忧:“百姓思家,如今已无徭役,不可强制令百姓做工。” “能号召的百姓……怕是远不如从前……” 这的确是个问题。 古时候,很多百姓连村子都没出去过,有时候离家,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但朱允正是要他们逐渐适应这种离家的生活。 才能从土地解放更多的劳动力。 工业化的威力,他已经体会过不止一次,朱允心中的信念异常坚定! “此事倒是好办,遵照就近原则便是。” 反正要修建的国道甚多。 而且有水泥,需要的人力也不是很多。 钱多事少离家近。 百姓怕是得争着抢着来干! “太孙殿下圣明!” 众人再也找不出什么毛病,虽然太孙殿下提出的三年计划大胆到让他们害怕。 但此时也不好再反对。 而且他们也知道修路的好处,于国于民皆是有利。 但……却还有隐藏的一个最大利益方,那就是官员! “嗯,那接下来,尔等便商议一下赎买田地之事,还有路线之事。” “具体,要如何补偿农户。” “要如何划定路线。” “又该派何人去负责此事?” 朱允不咸不淡的说道。 看上去,对赎买田地之事,不甚在意。 但在这一刻。 所有百官的呼吸,都突然间重了一拍! 口鼻之间的空气都仿佛灼热了起来! 利益! 天大的利益! 修建国道,必然会占据耕田,而这个耕田又可以分为上好的水田,中等的良田,还有下等的荒田。 甚至是林地。 但修路嘛,耕田就会变成路,只要一修起来,那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所以,这原本的田,就变成了薛定谔的田。 除了当地的百姓,还有官员之外。 谁也不知道在这条路下面的田,到底是水田还是荒田。 可cao作空间简直不要太大! 这里面的利益,大到无法想象! 只要稍微动动手指,就有无数的银两送到自己眼前! 至于路线规划。 其中也有诸多利益,毕竟在两条线路或是三条线路都是最优解的情况下。 决定权在人家手中…… 田到底是被占,还是不被占,都由人家决定。 仔细想来…… 这修路一事,简直就像是个香饽饽。 随便啃一口! 就能赚到盆满钵满! 所有官员都交换了一番眼神。 心中对于负责修路之事,势在必得! 一时间……朝堂暗流涌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