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章 锦衣卫的悲剧,齐王的昏招! (第1/2页)
第260章锦衣卫的悲剧,齐王的昏招! 时光飞逝,眨眼已是数天后。 难得迎来了休沐的时间,朱允躲在宫后苑,颇有些闲情逸致的看着风景。 周遭被池水环绕,碧绿而明净。 宛如翡翠一般亮丽。 恰巧一抹微风吹来,吹皱了一池春水,甚是惬意。 而且鉴于老朱是个工作狂,每个月只在初五这一天百官休沐,可以休息一天。 其他时候都得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天,勤勤恳恳工作十二个小时。 就算朱允是太孙,也得跟上这个工作强度。 所以他今日的心情其实还算不错。 可任凭是再好的心情,当看了百官送来的奏章之后,也难免被气炸、昏头。 前几日让他们下去想想法子。 本就是想考验一下他们有没有治国的能力,但没想到送上来的奏章,一个比一个离谱! 当真是什么都能想的出来。 朱允只是随手翻了几个,就被气到皇宫后苑散心。 这些做做文章还行,可一到需要真才实学的时候,那当真是章口就来。 有简单粗暴,主张直接制定一个田税标准,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推行下去的。 也有复杂离谱,主张按照目前状况,通过增税或减税的方式,从而达成统一田税的。 如果当着按照他们的想法来,这大明的田税不出十年。 必定要出大问题! 民怨四起! 朱允直接就当做废纸撕了,毕竟统一田税这件事看似简单,但却最是复杂。 因为这件事涉及到了税收。 那就务必要简单明了,不能给多少弹性cao作空间。 不然下面的人一旦钻起了空子,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亏空。 到时候这窟窿就补不上了。 但太简单了,又会出现不公平的问题,大家都一个税率,但大家拥有的田地多少不同。 无论如何都会出现不公平的问题。 所以这个问题,当真复杂到了极点。 只是朱允没想到……朝廷里面全都是一些饭桶!连真正有用的建议都没有! 唯有一个杨士奇还算有些能耐,一些话说到了点子上。 但到了具体实施上,仍然是语焉不详。 不知道该怎么做。 杨靖到也勉强还行,但想法却太过刚直,不懂得变通。 这大明的人才……当真是少之又少! 这也和大明现如今的选官体系有关系,正如老朱所言,他提拔这些官员,更多的是为了求稳。 用后世的话来说,科举,本质上是淘汰制! 而不是选拔制! 所谓淘汰制,简单来说,便是这一次科举我已经确定要录取三百个进士。 我不管你能力高低,只要满足三百个就行! 而多出来一个,我也不会要! 后世著名的高考、研究生考试甚至公考,都是如此。 而选拔制则不同,没有固定的名额,而是设定了一个能力标准。 唯有达到这个标准的人,才会录取。 如果没人能达到,那就一个不取,反之,若是达到了,那就算是一千个一万个也会录取。 老朱的想法并没有错。 合理的释放晋升通道,有利于社会稳定。 但科举的错处,就在于给予过高的官位,以及因为进士过于稀少,而缺少了残酷激烈的竞争。 难以出现高质量的人才。 说白了,就是进士人太少太少! 其中能混成宰辅的,自然有能力,但其他人嘛……大多都是一群混子。 混天过日罢了。 “看来人才还得继续培养啊……” 未来的大明,方方面面都需要人才。 现在整个朝廷,在朱允眼里能用的人就那么几个,这怎么回事? “得找机会找找三杨中的其他两个在哪儿了……还有四叔的两个儿子也都还不错……”朱允在心底打起了小算盘。 虽然他们都还小。 可越是小!朱允反而越是觉得好! 正是因为年轻,所以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 这与他任用徐妙锦的想法一模一样。 早些把他们找到,也好早些培养他们的能力。 朱允在心中默默想着。 但就在这时,朱允突然听到后方传来一阵脚步声。 朱允略微皱眉。 他已经吩咐宫人,不得打扰他休息。 待回头,来人不是旁人,正是锦衣卫指挥使蒋。 蒋走到朱允身后五步远,连忙跪地行礼。 “蒋?你怎么来了?”朱允问道。 “起来说话。” 蒋这才站起身来,恭敬道:“禀太孙,微臣此番前来,乃是有一件事要汇报给太孙!” “哦?”朱允一挑眉:“是什么事?” 这几日似乎也没发生什么大事吧? 何至于让蒋前来禀报? 莫非又是他那些叔叔在背后暗地里谋划些什么吧……那可真是太烦人了…… 就像是苍蝇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