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魏_第五十三章,下吏言王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三章,下吏言王凌 (第1/1页)

    由于临战,度支衙的马匹全部征调他用。

    此次护送粮草,只有都尉胡潶及曲长张式有坐骑代步,连周坦这种属员都得扛着长枪,徒步跟在队列之中。不过好在行军速度不快,一千五百人的辎重队伍,一日至多能行三十里,而一旦离了军屯区域,进入距离舒县最后五十里的野外地区,甚至要更慢。

    中午时,辎重队刚好到一圩口休息。

    附近的屯营在杨司马带领下,早早做好了接应。

    周坦等杨司马忙完后,与其一道寻了一处树荫坐下,拿出干粮吃了起来。

    “大后日,你们到了申圩,就得多加注意了。”杨司马命田兵拿来了刚洗净的瓜果,分给了周坦一些。

    此次运输粮草辎重,都是最基本的粮食、盐巴,辅之腌菜和腌rou。

    至于鲜蔬、鲜rou等其他食材,只能就地采集,这些易于变质且占地方的东西,运输起来十分困难。只有到了需要长期作战之时,才会将牧畜活物随营圈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会就近于营内栽种菜蔬。

    “为何?”周坦咬了一口生芦菔,问道。

    “今早刚收到的消息,校尉昨日将申圩往南的十八营全调走了,如今那边只剩下一些家眷。你们大后日抵达之后,就只能靠自己戒备了。虽说咱们是在后方,但多小心一些总没错。”杨司马说道。

    “原来如此,多谢杨司马提醒。”周坦点了点头。

    “主要是我部屯营的营垒尚未完全修好,等修好后,运粮改走水路,那就安全多了。”杨司马叹了一口气,这几日他往来各屯营协调部署,人都晒黑了不少。

    由淮水往南的运河确实是修好了,与六安贯通。但沿途部署的军屯,修完河道后立刻又忙着秋种,而秋种的同时亦要整修营垒,委实忙碌。大部分屯营营垒都未能完工,尤其是越往南的屯营,土木材料得由寿春发出,经运河在窑地上岸,再分送到各营,前后折腾不少。

    营垒没有修好,河道运送军粮,不仅缺了安全的接应点,也没有办法提前预备转运的工具。毕竟水运不是点对点能直接发到舒县,只能选择到达最近的陆岸转运点,上岸后再换牛、马车具进行陆路转运。

    度支部不可能派遣足够的军士随船队进行看护,装卸、暂存、转运军粮都得依赖牢固的据点来提供保障。

    “都尉已经向校尉谏言,等第一批军粮运到,可调派我部屯营往窑地抢修营寨,由第二批开始,便能使用水路运输了。”周坦说道。

    前日在行军途中,他也曾就军粮辎重采取水运的问题向都尉请教过,都尉如是回答了自己。窑地位于舒县西北八十里,而寿春到窑地的水运距离大约是一百五十里,合算起来,是要比直线行进还要多出五十里路。

    但船行速度要远比步行速度更快,船载货量,也远比牛车、马车要多得多。更重要的是,水运确实要比陆运更为安全。敌军想要发奇兵劫水运粮道,那可得背着冲锋舟潜行绕道。小一点的冲锋舟还不行,毕竟运粮船是可以直接碾压过去的。

    “其实吧,我觉得都督根本没想开打。”杨司马忽然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说道。

    “此话怎讲?”周坦疑惑道。

    “首先吧,吴军也根本没想开打。他们去岁发四路大军,最终全部铩羽而归,这才缓了不到一年时间,哪里有心思再打?其次吧,你看这几次舒县发来的军情,吴军每每只是发轻兵袭扰,也就上回骑都尉留略打到了城郭下,可当晚便撤退了。”杨司马侃侃而谈。

    “即便如此,也不能放任不管啊。”

    “确实不能放任不管,这不,都督就发大军来了嘛。但照我说,都督只是做做样子,这样子还不是做给吴国征东将军诸葛恪看的。”杨司马再次压低了声音。

    “哪是做给谁看?”周坦问道。

    “当然是大将军。”杨司马伸出一根手指,指了指天上。

    当朝大将军,便是曹睿托孤重臣曹爽。

    曹爽,字昭伯,沛国谯县人,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宫廷,谨慎持重,曹叡即位后任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任武卫将军,公元231年(太和五年),其父曹真逝世,曹爽袭封邵陵侯爵位,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明帝曹叡病危,拜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与司马懿并为托孤大臣。少帝曹芳即位之后加侍中,改封武安侯。从此,势倾四海,声震天下。

    “去岁,吴国四路大军犯境,咱们都督于淮南激战吴军大都督全琮,毙斩吴将十七员。年初,因功进封南乡侯。月前,又迁车骑将军。来宣旨的黄门侍郎私下透露了消息给都督,说大将军有意拟都督进司空,入朝辅政。”杨司马继续说着。

    周坦有些疑惑,他记得王凌升任司空,应该还得五、六年之后吧。

    “入朝了,那可就是削兵权了。我想,都督对大将军还是有些介怀的,所以这次要弄出一个大阵仗,告诉上面,吴军虎视眈眈,自己离不了淮南。”杨司马继续说道。

    周坦一番推笑,对此,他可与杨司马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王凌历经曹cao、曹丕、曹睿三代魏主,对曹魏的感情可见深厚。曹爽执政之后,积极的对这些老臣进行拉拢,包括王凌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都是曹爽授意特许。

    后世点评淮南三叛时,言:当时勤王诸将,惟文钦父子,粗猛武夫,反复无常,彦云、仲恭皆为儒将,懋著功勋,事之成否,岂可概论?

    陈寿评王凌,亦是风节格尚。

    高平陵事变后,王凌起兵失败,原本可以联络吴国据守寿春以抗司马,最不济也能仿效文钦之辈,兵败后转投吴国。但王凌以寿春百姓安危所虑、三朝元老风节为思,毅然选择了向司马懿投降。

    -

    实在糊涂,昨日定错时间。这一章重发啦……

    感谢读者大大们的支持,继续求一求推荐和追读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