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都是穷亲戚呀! (第2/2页)
哪怕搭上他这张老脸,也希望张耀华能和那边的族兄们交上点关系。 “大伯公,我们还是随意点就好,没必要那样。”张耀华知道大伯公为他好,但也正因为这样,不希望自己用掉大伯公的脸面。 大伯公摆摆手:“有些东西是要争取的,以前我就是太要面子。” 说起来,他有些后悔。那位华侨族兄十几年前跟他是聊过几句的,问有什么困难的话,可以直说,能帮则帮。 那时,他抹不开脸,感谢一番,没提什么困难。 事后他才知道,那位族兄不止跟他一个人这么开口,出钱帮其他人修路、修桥、建学校等等。 他傻眼了,当时就想给自己两巴掌。 “扶着他的,是我们张氏祠堂的主事人,跟我一个辈分,你得喊叔公,重新修订族谱就是他主持做的。”接着,大伯公又介绍道。 张耀华看向,是一个中老年人,大概五十多岁吧!一脸正气。 这就当上“族长”的位置了? 看那气质,确实是做主事人的料。
“大伯公,以前的族谱不准吗?”他有些好奇。 按理说,族谱及时更新就好,写完一本就加一本,没必要重新修订。重新修订,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量,要追根溯源,族谱上的每个名字都要考究一番。 只有发现族谱出了错,或者中间少了重要的祖宗,需要添加上去,才会那么做。 “是没记全。”大伯公点头。 但其实,他也没了解最真实的情况。 准确来说,是那位华侨要求的,并且出资做这件事。 人有钱了,自然想要“名”。他想要把自己在海外的爷爷、父亲等都郑重记录在族谱上,留下nongnong一笔。就连捐钱建的学校,都是以他父亲的名字命名。 “我听说呀!我们最早的族谱是黄金族谱,但六七十年代那会丢失了。”大伯公遗憾地说道。 “丢失了?” 那么重要的东西,能丢?这里面恐怕有什么猫腻吧? “好像说是藏起来,但找不到了。那时候,祠堂都保不住,让别人住进来,后来才归还的。” 得!张耀华懂了。 那段岁月,好多古建筑被毁。他们祠堂能保存下来,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张耀华忽然想到自己的金手指,于是启动试一试。 很快,他愣住了。 黄金族谱就在这祠堂内,果然是被藏起来,那么多年过去,竟然都没被发现吗? “别愣着,跟我过去,一会要宣读祖训了。”大伯公跟张耀华说道。 每次祠堂举办活动,都必须宣读一边祖训。 祖训很长,实话说,他背不下来。 在中国,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祖训、家训等。 古代之所以会出现那些百年根基深厚的名门望族,并且持续传承下去,祖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历代先人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华民族重家教的优良家风体现。 祖训不仅代表了各个家族之间的生活智慧,也是各个家族之间繁荣昌盛的真实写照。 “嗯!好!”张耀华回应,眼睛却看向地下的一块石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