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欲成为天意 (第2/2页)
三、四个同等实力的普通修仙者。 所以具有变异灵根的人,也是各大修仙门派极为欢迎之人。 但是在以前,不要说“天根”和“变异灵根”这样的奇才,修仙门派轻易寻觅不到,就是普通的“真灵根”之人,各门派也大为不好寻找。 因为修仙门派中人,总不能把世俗间每户人家的小孩,都拉出来测试一番!要知道一万个人中才可能有一个生有灵根的人,而五六个有灵根的人中,又只能找出一个是真灵根的人。 于是,在这种苛刻的寻觅条件下,修仙界历史上甚至曾出现过,某些小门派只剩下小猫小狗寥寥数人,差点让整个门派断了传承的奇闻。 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一些有心的人苦心研究后终于发现,这“灵根”极容易出现在相同血脉继承的人身上。 比如说,男女二人果有一个是具有灵根,那么他们生的小孩,则有四分之一的机会,也会有灵根。当然了,如果父母都是灵根的拥有者,那其后代出现灵根的几率就更大了,甚至所生小孩全是灵根拥有者也是不稀奇的事。 这件事的发现,让那些有心人大为激动。 在他们的推动下,当时不少门派的年轻弟子,纷纷被其师门长辈打发了出去,在世俗界成家立业,等到他们有了子女之后,再回师门继续修炼。 就这样,当这些修仙门派再缺少弟子时,他们就直接从自己门户弟子的家卷里挑选具有灵根的小孩,其真灵根的比率也大大的增加了。 如此一来,修仙门派门人弟子缺乏的大难题,总算是缓解了。 而这样的历史,在顾直看来,不过是陈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 灵根,不过是修仙者遗传给后代的部分武道先天之体,人体五脏对应五行,先天之体能够吐纳天地灵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灵根。 “这个世界武道势弱,几乎被断了传承,毕竟修仙者一生都在炼化天地灵气,要是修仙者多了,整个世界都会枯竭。”
顾直合上书扉,眼神深邃的看着眼前的云海。 “无论那个世界,走在前面的人,总是会想办法断掉后来者的路,这一点大同小异。” 武道在凡人修仙世界延伸出了仙道,一者求胜,一者求命。 哪怕是渡劫境界的修仙者,都没办法反哺世界,等修仙者飞升成仙后,去往的仙域辽阔到无法想象。 但至今为止,都没有出现过超脱了世界限制的仙,因为他们一直都在窃取这个世界的造化,双方的因果太深太大。 玄元界的武道很纯粹,只修最纯粹的力量,源头是那位无上的存在。对于世界的破坏很大很大,所以被天地意志厌弃。 最终,玄元界选择了仙道作为天地正统。 这个世界同样是仙道独尊,还没有那些大罗者的传说,会是天地意志的选择吗? “武道唯争,最擅长争斗,这个世界的武没落到连先天之境都不存,确实很有问题。” 比比东在心里对比了一下武道与仙道的战力对比,在凡人修仙世界,同境界的炼体修士,战力远比正常的修士强大。 韩立能够在灵界纵横,一身出众的炼体成就可谓是功不可没。 这更说明武道很强,强到只是炼体的部分经文传承,就能让修仙者的战力激增,甚至能逆伐上境者。 “我猜与寿命有关。”千仞雪伸手引来一团天地灵气,用神念探查一番之后,露出一个果然如此的表情,道:“修仙者一生都在吞吐天地灵气,可谁会想到这灵气本身是有毒的,带着后天浊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来天人五衰之劫。” 让仙道取代武道的最好办法就是斩去武修的寿命。 “猜的准不准,看看就知道了。” 顾直向前踏出一步,顿时整个人间的生灵、山川草木、花鸟鱼虫,甚至周围的风都被按下了暂停。 一条朦胧的时间长河出现在他脚步,随着他的前进,周围的景色开始变化,不是向前发展,而是在疯狂的倒退。 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出现在顾直眼前,仅仅是微不足道的一角,就让他看到了当年武道的盛壮,也看到了一个背影。 只是看了一眼,顾直的童孔立即放大,太清宫在他身后出现,将他直接吞没,逃出了时间长河。 “嗯?有人追朔到了这里。”那道背影回过身,方才他确定有人到了这段过去,他斩去武修寿命的过去,还为后天浊气加上了一丝岁月的诅咒,让修者命元大大缩短。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不想让时间变得那么廉价,毕竟他可是时间道主。 “竟然是人为改变了过去,让仙道成为天地正统。” 顾直借助太清宫,盘旋在时间长河之上,遥望着那道背影,心中大为震撼,武道不敬畏天地,因为武道的源头是盘古,留下无数开天辟地传说的无上超脱者。 “所以,你断了武道传承,让仙道永昌,是想偿还与这方天地的因果吗?” 不过是与不是,那道背影的主人都已经站在了大罗门前。 想要成为大罗存在,就得回朔自己的过去,将自身的存在烙印在无艮混沌之中,成为最古老的存在,先天地而生。 自身跳脱时空长河,占据过去,编织无数未来,就如同那道背影的主人正在做的事。 此刻,那道背影抵御着改变过去带来的天地反噬,让天地的反抗之力大大减弱。 顾直笑了笑,一举燃烧完十几亿鸿蒙紫气,驾驭着太清宫越过凡人修仙世界的岁月长河,前往更为久远的过去。 天地开辟之前,鸿蒙混沌之初。 想和轮回殿主韩立、时间道祖古或今等存在博弈,他就必须拥有不可知的特质,且没有弱小的过去。 也就是说彼岸者的特质。 过去、现在、未来恒定,不可推测,一想就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