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八章 烽火戏诸侯?(求订阅) (第1/2页)
第119章烽火戏诸侯? 翟尤道:“周厉王时,周王室已风雨飘摇,这时西戎开始大规模劫掠,不过因秦人位于周王室跟西戎之间,不得不替周王室挡下劫掠,非子先祖的哥哥,即申侯的外孙嬴成一脉,在这几次交锋中,全族被灭。” “也是从这时起,秦人跟西戎结下了血海深仇。” “等到后面周宣王继位,他将秦人当时的首领,秦仲先祖封为了大夫。” “让秦仲先祖继续率领族人抵抗戎狄。” “在秦仲先祖二十年时,先祖奉周宣王之命讨伐西戎,不过当时秦人被戎狄几经讨伐,实力羸弱,毫无斩获,不过秦人跟西戎仇恨很深,即便讨伐无果,依旧坚持在跟西戎作战,只是” “在秦仲先祖二十二年,先祖在伐戎之战中兵败身死。” “而在秦仲先祖战死后,周宣王发动了轰动天下的城濮之战,也在这一战中,秦人终于夺回了被西戎占据的犬戎,而秦仲先祖之子秦也,也因此被封为了西陲大夫。” “等庄公先祖去世后,我世父先祖放弃了继承地位,将国君之位让给了襄公。” 说到这。 翟尤更是激动道:“当初世父先祖放弃继承国公,率领族人继续与戎狄作战,还因此立下了毒誓。” “戎人,杀我父祖。” “我若不能手刃戎王,报此血海深仇,终生不复回国都。” 闻言。 嵇恒嘴角一抽。 他深深的看了翟尤一眼,已经明白为何翟氏会待在秦亭了,只怕是秦世父的毒誓没有完成,他们这一脉实在没颜面回国都,而当时秦人的国都在西垂,不能回国都,因而只能落脚秦亭。 乱发毒誓害人啊! 不过嵇恒还是小看了‘秦世父。’ 秦世父实际是领着秦人打了西戎六七年,不仅没能为自己的父祖报仇,最终自己还被西戎俘虏了,被整整关了一年多,最后还是秦襄公给西戎多次交涉才得以被放回。 翟尤自是知晓这些。 不过毕竟是自己直系祖上,他自不会多说,含糊其辞的说了几句,秦世父当时骁勇作战,然后飞速跳过了这段,不过扶苏等人如何听不出其中意味?念头稍微一动,就已猜了个七七八八。 几人都心照不宣的没有揭穿。 对于这个小插曲,嵇恒没有太多理会。 他从翟尤的话语中,也听出了一些东西,周厉王周宣王时,秦人跟周人的关系恐并不好,不然秦人这么卖力阻拦,周宣王不至于无动于衷,就是后面出兵,也是等到秦仲死了后。 这恐是有意在削弱秦人。 毕竟,西周举国讨伐戎狄,最终获利的是秦人。 因为是秦人跟戎狄接壤。 非周人。 若是不削弱一下秦人,秦人恐会因此做大。 翟尤继续讲着,秦襄公明显比兄长秦世父聪慧很多。 他不想再替周人挡刀,也不想再替周人消耗戎狄,因而没有再硬着头皮跟戎狄对战,而是选择韬光养晦,甚至还将自己的meimei嫁给了西戎的丰王为妻,用以分化戎人部落,为自身养精蓄锐争取时间。 另则。 为了躲避跟戎狄对战,秦襄公也选择了迁都。 从西垂迁到了邑,并开始向东方拓展势力,用以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在秦襄公的带领下,秦人的实力不断提升。 甚至已能跟当时的齐相提并论。 要知道。 当时的秦只是一世卿大夫。 而在翟尤的眼中,秦襄公俨然是在替周王卖命,也一直忠心耿耿的奋死抵抗戎狄。 对于翟尤的认知,嵇恒是不以为然。 秦襄公若真这么忠诚,也不会成秦国的开国之君了。 不过对于这些嵇恒并没有太多兴趣,他更关心的是秦襄公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西垂大夫,一跃成为横扫六国的虎狼之秦的开国之君的,这其中定有缘由。 当时的周王朝明显在有意的提防秦人。 为何后面会给这么大封赏。 翟尤自不清楚嵇恒的想法,他理了理思路,说道:“后面的情况就很耳熟能详了,周幽王宠信褒姒,废了当时的太子宜臼,以及本为王后的申侯女儿,此举引起了申侯的不满,西申国君申侯联合戎狄进攻镐京,镐京城破,周幽王兵败被杀,周朝因此出现二王当空的局面。” “.” 翟尤还在继续讲。 嵇恒却已眉头微皱起来。 他翻看着身旁的史书。 脑海中不断回想自己对这段历史的记忆。 他印象最深的其实是烽火戏诸侯。 但翟尤口中根本没有。 在细想了一阵后,嵇恒陡然想明白了。 根本就没有烽火戏诸侯。 烽烟大规模用于军事是汉代才有,秦人眼下虽开始用于军事,但范围其实很小,周幽王时根本就不可能出现靠烽火传递数百里,而在《吕氏春秋》中记载的也不是烽火,而是击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