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三章 和而不同!(求订阅) (第1/2页)
第174章和而不同! 雍宫。 已是到了深夜。 扶苏依旧伏案看着竹简,俨然没有休息的打算。 这段话时间,他深感其累。 不是人困疲乏。 是心累。 他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做事之难。 他过去其实没少参与政事,像立国之初的钱币改制、人口登录、田税徭役等涉及民生的诸般实事,他其实都有参与,但那时的参与,其实参与不深,只是对其有大体了解。 这次的沉船事件不然。 他是全权负责。 正因为此也深刻体会到调度之难。 更是感受到了各方掣肘。 他将手中竹简放在案上,颇为困乏的打了一个哈欠,喝了一口从嵇恒处讨来的茶水,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良久。 他从席上站起,背负着双手,去到了殿外。 望着皎洁星空,心绪却很沉重。 他低语道:“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当年认为古人终究不开明,眼下经历了这些事,才知其中深刻之道理啊。” “张苍那日已说的很清楚了。” “立足于何,将决定最终各大官署对此事的态度,我却是疏忽大意了,以为身为长公子,又奉命处理此事,各大官署理应如过去一般,全力配合,尽最大可能的去解决这次出现的问题。” “但终究是我浅薄了。” “我太早将自己的想法暴露出来了。” “以至于为这几个官署的官员察觉,他们虽没有明面上反对,但做事相对前段时间显然消极了不少,甚至已出现严重的懈怠。” “虽辩驳的有理有据,但根由便在张苍说的‘道不同’!” “这才是真正的朝堂!” 扶苏长身而立,遥遥望向天穹。 少了几分意气理想,多了几分沉静现实。 他静静的扶着凭栏,任由清风拂面,吹动着发梢,心中感慨万千。 等思绪稍加清醒,他折身回了宫宇。 正坐席上。 扶苏眉头一皱,嘀咕道:“权谋权谋,当权者谋权,大道为本,权谋为用,无大道不立,无权谋不成,时至今日,我才深刻明白到这话的含义。” “和而不同,斗而不破。” “这就是朝廷。” “若是不通晓权谋,在朝堂根本寸步难行,我之前过于稚嫩,对此理解太过单薄,也过于自以为是了。” “法、术、势,此乃权谋大道。” “韩非子深感于此,才将法家之道归给一体,并穷尽毕生洞察之力,将权谋之奥秘尽数揭开,他非是权谋之人,而是在给法家之士锻铸利器。” “以避免明君良臣名士英雄,因不通权谋而中道夭折。” “我之前的看法也过于狭隘了。” 他从案下翻了翻竹简,将再度吃灰的《韩非子》重新拾了起来,他用手拍了拍上面的灰尘,并没有将竹简打开,只是双眼直直的盯着。 “《韩非子》中总结出的权谋道理,不是看书就能明白的,唯有深入权势的漩涡,才能对此有切实体会,也才能借此锤炼自身的洞察之力。”扶苏低声说了几声。 最终。 他将《韩非子》放下了。 这一次,他并未将《韩非子》置于案旁,而是直接放在了案上。 扶苏轻声道:“过去的自己将权谋之术视作阴谋,现在回想起来,却也只觉好笑,可惜那时的自己并不懂其中道理,甚至在自己主事前,对此依旧充满着不明跟不屑,然真的设身处地到其中,方知权谋之重要。” 他将案上一份竹简翻开,心无旁骛的看了起来。 这几日。 他过得并不安稳。 虽没被朝臣指名道姓弹劾,但暗地却一直被指指点点,他早已不是当初少不更事,热血冲动的人了,自是听得出这些官员的话外音。 廷尉府、少府、治粟内史府的官员,这几日没少找自己诉苦。 有的是推卸责任,有的抱怨政事太重,有的则埋怨自己的无作为,让他们的官署被民间骂惨了。 此间种种。 最终都落到了他身上。 他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这股压力跟之前不同。 以前他感受到的压力,多是出自事物本身,但这次的压力,却是来自朝堂内外官员的联手施压,虽没有言明,但话里话外的挤兑,却是显而易见。 他这几日可谓备受煎熬。 他只是刚触及到政事歧见,便遭遇了这般的阻力,他已实在不敢想象,始皇过去因大政歧见,面对朝臣所承受的压力了,以及会受到的掣肘了。 只怕更甚。 朝堂无小事,便可见一斑。 在看了一会竹简后,扶苏将手中兔毛笔放下,蹙眉道:“当初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