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我有张良计!(求订阅) (第3/3页)
体状况,加之这么舟车劳顿,长途跋涉,就算是常人身体尚且会有些吃不消,何况是嬴政这般宵衣旰食之人?”
“而且相较于这次巡行,我更担心是嬴政的祭祀。” 闻言。 何粗重的喘息着。 最终,还是为张良说服,慢慢冷静下来。 他凝声道:“祭祀?这有何担心的?嬴政过往巡行不是都有过祭祀吗?” 张良沉吟片刻,不确定道:“我只是对这次的祭祀心有不满,秦前不久才公布公事,自称要‘修人事以胜天’,何以会在这时宣布祭祀舜帝、禹帝?这难道不奇怪吗?” “舜帝何人?” “五帝之中人品功德之最。” “最孝慈,也最爱民,法度平和公正,是一个宽和有度的远古圣王。” “因而祭祀舜帝是过往最正常的事。” “而后却是要在庐江军的额彭蠡泽西岸登临庐山。” “庐山何出?” “《山海经》云:创之大禹也!” “庐山实则是一座不具备宣教意义的大山。” “而大禹是五帝之中,最具有事功精神的一位圣王。” “也唯有禹帝被后人冠以了‘大’字。” “这绝非虚妄之颂,实因其功业超迈前代,也是奠定华夏文明根基之人。” “治水以救民,划九州而立制,设井田以安农耕,封国建制以明国家,设天下百官并常备军队以统诸侯.” “凡此等等,一言以蔽之。” “华夏族群迈入国家时代,自大禹始也!” “嬴政这次登临不具备宣教意义的庐山,又登临祭祀传说中的禹冢,其中的宣教意味太过浓郁了,我担心嬴政恐会借此宣示新政宗旨,并借机将新政宗旨借由大禹的治政传扬天下。” “而且大禹是治水以救民。” “跟秦廷宣扬的修人事以胜天相契合。” “这恐也会让秦廷的新政宗旨更容易为关东民众接纳。” 听到张良的话,何脸色微变。 他也明白其中不妙。 楚人过往最好巫术鬼神,一旦民心不再为神秘流言纷扰,也不再信所谓天道昭彰,那对大秦日后统治楚地,无疑会减少很大阻力,而对他们六国贵族世族而言,却是要失去一大助力,民人甚至会因此对他们产生怀疑。 一旦民人对他们生出动摇,日后再想鼓动生事,恐就要花费更大精力了。 “这可如何是好?”何惴惴不安道。 张良默然不语。 他在脑海沉思了一会,冷笑道:“既然秦廷想绝神秘流言,那便让这些神秘流言愈演愈烈,多到秦廷不得不正面应对,或者不得不生出防范。” “还请张兄细说。”何眼睛一亮。 张良缓缓道:“而今天下,贵族跟方士儒生已制造出‘亡秦者胡也’、‘明年祖龙死’、‘始皇帝死而地分’、‘楚虽三户,亡秦比楚’等等预言,因而在制造其他预言,已难以挑动人心,所以便要换个想法。” “嬴政告诉我等路线。” “其实藏有捣毁我等复辟根基之想法,而且很有可能会有所收获的,而我等世族大家大多藏于滨海山川,秦廷查到信息,定会派兵前去剿灭,其中定然会‘凿山断垅’,唯如此,才能将隐匿山川中的我等剿灭干净。” “所以.” “我等可借此散布一条信息。” “东南有天子气!” 闻言。 何愣了一下。 他在沉思片刻后,也是瞬间反应过来。 他惊呼道:“妙哉。” “秦人想覆灭我等,定要搜山凿道,这便可传为嬴政相信东南有天子气,所以执意要派兵坏其地脉,如此一来,就算嬴政祭拜大禹、舜帝,想决断民人心中的神秘流言,却反倒陷入了另一个流言。” “嬴政自己都信流言,又如何让其他人不信?” “这又如何破除楚人心中的迷信?” “此计甚妙!” 何不由大笑起来。 张良只是淡淡一笑,似根本没放在心上。 只道是寻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