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二章 我,阎乐,大秦丞相?(求订阅) (第2/3页)
出去的,但他是六国余孽的事,却是可以对外说出。” “而且此事朝中知晓的人不多。” “外界对于嵇恒的了解,大多局限在一个名头上。” “即钟先生。” “朝臣大多知晓这钟先生跟扶苏走的很近,过去也没少帮扶苏出言献策,只是这人毕竟没有在朝中任职,所以朝臣虽有些好奇,但也不会去刻意打听。” “依我之策,当将此事捅出去。” 说着。 徐社眼中流露出森然恨意。 他在阎乐家中,可是知晓了很多隐秘,其中就包含徐氏覆灭的隐情。 他们徐氏之所以遭此一劫,主因就落在这嵇恒头上,若非这人给始皇进献了药方,让始皇得以摆脱药石,他徐氏又岂会落到如今田地? 而他之所以为阎乐所恶。 同样就在于阎乐严防死守之下,其兄长徐福却逃到了嵇恒家中,最终害的阎乐不仅没有自保成功,还受到了徐福牵连,最终无奈丢了官,而阎乐最终将这种不满,全都宣泄在了自己头上,种种新仇旧怨,他又怎么可能不怨恨嵇恒? 在他眼中,自己之所以沦落到如今地步,一切都是嵇恒所害。 见徐社在那独自发狠,阎乐却很是不耐烦道:“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完,要是再这么吞吞吐吐,你信不信我真让你成为结巴?!” 徐社面露不愉。 只是他不敢招惹阎乐,只得憋屈道:“扶苏过去拉拢的多为六国出身的官员,但在跟嵇恒亲近之后,却是转头亲近起了关中出身的官员,眼下朝堂看似没有关中关东官员之分,但这只是明面上的,暗地双方互相其实一直都不对付。” “不然早前也不会弄出逐客令这些事了。” “虽然当年始皇主动认错,将此事解决了,但这事既然能发生,那便说明大秦朝堂上,官员之间的确存在着嫌隙,只是后面随着天下一统,不少人压下了这些嫌隙,但压下,并不意味着消失。” “更不意味着没有了。” “现在把嵇恒六国贵族的身份捅出,其实就是在旧事重提,重新激起这些朝臣敏感的神经。” 阎乐眉头紧皱,完全没想清楚,开口道:“你给我说明白点。” 徐社眼中露出一抹轻蔑,但还是耐着性子道:“那嵇恒是六国贵族出身,但在其影响下,扶苏却跟六地出身的官员疏远,这便可以向外透露风声,这人是六国的细作,故意跑到咸阳亲近扶苏,为的就是搞乱大秦,破坏大秦内政,挑唆官员不合。”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无论真或假,都会让人心生猜疑。” “也都会让人对嵇恒产生质疑。” “到时.” “扶苏岂会不焦头烂额?” “而且扶苏也解释不清楚,因为关中的编户齐民中没有‘钟先生’的存在,他的名字是嵇恒,而嵇恒已经死了,若是这位‘钟先生’真的是秦人,又岂会查无此人?” “所以嵇恒一定是六国余孽!” “而他身为六国贵族,挑唆扶苏跟六地出身官员的关系,而且还已经成功了,这又如何不会激起六地出身官员的不满?到时这些官员兴师问罪之下,扶苏处境只会更加艰难。” “再则。” “扶苏辨不清楚的。” “他的一切解释都很空洞,拿不住任何实质证据,最终只会进一步疏远六地出身的官员,也会让他在朝中更加不得人心,而这同样也能成为后续胡亥公子攻击扶苏的口舌。” “就算始皇回来了,扶苏也不能辩白。” “也不敢辩。” “因为嵇恒的真实身份是不能说的。” 闻言。 阎乐嘴角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 徐社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就死死咬住嵇恒来路不明这点,逼的扶苏百口莫辩,准确说是百口难开。 徐社继续道:“当然此事是不能只挑起就结束的,因为扶苏毕竟在朝中还是有很大权势的,若是在听闻这个消息的情况下,命令臣子将嵇恒的信息登录在册,这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长吏你当在事情稍一冒头的时候,便要立即出手,借着‘辟谣’的名号,去直接调查嵇恒,同时将嵇恒在咸阳没有验传的事做实,彻底堵住扶苏的后路。” “而且长吏也无须忌惮扶苏。” “长吏为咸阳令,听到城中传出流言,自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