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八章 遥望会稽山!(明天恢复更新) (第1/3页)
第309章遥望会稽山! 会稽水路通达。 此刻,在一条小舟上,两名中年文士坐在船头,望着被小舟破开的水浪,眼中露着明显的担忧。 何轻叹一声道:“真让子房兄说对了,秦廷在云梦的那些动静非是势微,而是另有所图,眼下云梦周边郡县不少官吏被查,连带着不少隐匿在那边的士人,也跟着遭了殃,我等的振臂势力,也跟着被削减了几分。” “秦廷好深的算计啊!” 何目光阴沉。 连月来,他一直在四处打听消息,心中始终抱有一定侥幸心理,认为张良是杞人忧天了,只是最终的结果狠狠地扇了他一巴掌。 始皇的车辇刚离开。 云梦附近郡县就被御史府、廷尉府两府官员彻查。 数以百计官吏入狱。 同时在这些官吏的招供下,本以为无事发生的士人,也有不少因此遭了难,锒铛入狱,一时间云梦附近人心惶惶,六国势力剩余在此地的力量,也有不少外逃。 但始皇这次巡行登临庐山。 他这次没有劝说六国贵族撤离的心思。 他心中生出一股紧迫感。 何道:“子房兄,那我们在吴越两地散布的‘东南有天子气’,这还要继续散布吗?” 张良摇头。 “到时岂会不因此与我们结怨?” “也有我。” 这才是始皇这次巡行的主要意图。 张良目光闪烁。 然又有传言,庐山之名,来源于《山海经》,而《山海经》创于大禹。 “虽然不少重臣都已病故,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秦廷终究还是有能人的。” 连带着。 他们的目光都放在了另外的事情上,根本没有注意到,始皇一直在推进旧楚的宣扬教化,而且相较于舜帝,这次始皇的祭祀禹帝提到的更多。 他迫切的想见始皇一面,哪怕只是遥遥的望着,他必须要搞清楚,秦廷为何会突然生出这么大的转变,大的有些令人震惊,有些害怕,更令人惊惧。 他们不仅要盯防秦廷的一举一动,还要时刻关注六国贵族内部的情况,就算他们有通天之能,恐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大费周章下去,只会让自己被其他贵族隔绝。 将水面照的通红。 张良摇头。 困顿无措。 自己是劝说不动的。 张良目光平静。 这是术。 张良何以能这么安定? 他狐疑的扫视了张良几眼,最终苦笑道:“我若是有子房兄之气量,恐也不会如此焦头烂额了,只是而今始皇的巡行队伍已临近会稽,我们此行意欲何为?” 那是会稽山的位置。 很明显。 润物细无声。 “劝藏匿在吴越附近的贵族离开?” “我们也当惊醒。” 过去禹帝在天下人心中地位并没那么高,尤其各地盛行各种巫术神鬼邪说,主张通过祭祀祈祷的方式来改变困局,所以禹帝相较其他四位帝王,在民间的认可度并不高。 但这几个月下来,始皇当真进行过教化宣示? 没有。 “我们本就没什么可失去的,再输秦廷一场,又有何不可?” 闻言。 他苦闷的坐在船头,眉头已皱成一个川字。 不能劝说的,再怎么劝,都无济于事。 张良目光平静。 “呵呵。” 始皇沿途下去,没有再搜查六国余孽。 一言以蔽之。 庐山何也? 张良收回心神,将目光移向了右侧。 他更希望见到过去那个骄横冷酷的大秦。 他一直感觉自己似忽略了什么东西。 嬴政古今天下第一位皇帝。 原本一座不具宣教意义的大山,嬴政这次不仅亲自登临了山巅,还在上面留下刻石,颂扬大禹治水之功,若庐山之名真来源于《山海经》,又出自大禹之手,恐就别有意味了。 张良伸出手,用手感受着浪花带起的微风,轻声道:“此事的确是我们失算了,我们这些年过于沉浸在秦廷的大而无当上了,却是忽略了这个秦国依旧是那个一扫六合的秦国,只是秦廷过去的相较呆板的行政措施,让我们不禁生出了轻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