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六章 人以群分!(求订阅) (第2/3页)
他的意料。 扶苏如何尚不清楚。 但官府表现出的诚意,确实是可圈可点。 基本是说到做到。 求贤令上所说的一视同仁,也当真做到了,而且做的十分体面,让前来的人,都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善意跟诚意。 并无任何偏见跟歧视。 这其实很难得。 不过这几天观察下来,他也发现了一些状况。 或者说官府暗中做的一些布置。 他们来到咸阳之后,第一时间便被官府要求,自己亲自书写名字,以做身份查验。 这未尝不是在借书写来进行一定的考察。 经常书写的人,跟不常书写的人,其实差别很大。 至少字迹上差异会很大。 而若是不情愿,官府也不会勉强,这其实也侧面告诉了官府,他们是不会书写的,官府借此就将前来的‘贤者’进行了初步区分。 而后。 便是询问可有举荐信。 他之前并未察觉到其中有问题。 只是在有意观察了一段时间,以及询问了其他人的情况后,也是陡然发现,他们中大多数人其实都不知可以被举荐的,也不知官府接举荐信的。 然这次前来的‘贤者’中,就当真有人拥有举荐信。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跟事务府官吏有关。 意识到这。 陈平一下就反应过来。 这举荐信其实并不是面向所有人。 只是面向事务府的官吏。 但官府并没有将此声张,只是轻描淡写的询问,给人一种他们打听到的消息不全的假象,实则举荐信的事,根本就跟他们无关。 这其实是很有心计的。 既让其他人不感到突兀怠慢,又将此事悄无声息的隐下了。 手段可谓高明。 对这种手法,陈平颇为赞赏。 举荐之事。 天下其实由来已久。 所以世人知晓都不会放在心上。 但这次扶苏是求吏,对外宣称的是公平公正。 事务府官吏举荐的人,定然是比他们这些人,更容易得到出仕机会,然官府通过不经意制造出的一个假的‘信息差’,便将此事妥善的解决了,还不引起其他人反感。 这很不简单。 而且事务府官吏举荐的事,其实是不便摆到明面上的,稍有不慎,落入到一些有心人眼中,便会认为扶苏是在任人唯亲,这对扶苏的名望声望都有不小打击。 细节决定成败。 这种细节,扶苏这般身份,竟能注意到,其实很难得。 这让陈平不禁更对扶苏好奇了。 除此之外。 这次官府的接人待事都可谓是周到。 即便是大字不识的人,只要说是因求贤令而来,官府就给予足够的尊重,即便对方明眼都看得出来出仕无望,但接待的小吏,依旧会面不改色的添上‘有勇武之姿,为将之风’的夸溢。 让人如沐春风,就算再对秦廷不满,至少当下是无可指摘的。 然就是这么如沐春风之下,官府也悄无声息间,完成了对他们一轮又一轮的考校,也悄然的区分出了等级。 陈平虽不知官府如何评价自己,但想来应该也不会差。 他虽为寒门。 却是跟一些有名望的人住在一起。 柳安,为柳下惠之裔孙。 许猗,新城名士。 袁盎、袁生,也都出身豪强。 他们都是饱学之士,相较其他人,才华明显高出一截,不过若是真论起来,其实还是有一些趋同,这些人眼下都算不得是真正的贵族。 家道多少是中落了。 至于真正的贵族,则住在另外的邸店。 而跟这些人同住客舍的,基本也都是贵族出身,相较他们这种出身,明显是要高出一些。 对于这种安置,陈平并无意见。 贵族倨傲。 若是让他跟贵族生活在一起,只怕反会受到各种掣肘,做事交谈也多有不便,反倒是现在,大家都算是寒门,也都有一定才学,无论是聊天还是相处,都相对轻松不少。 收回心神。 陈平举目望向天空。 望着为四周屋檐遮挡的天日,袁生却是主动开口说话了,他的声音不大,若不静心去听,恐都听不太真切。 他淡淡道:“咸阳的这些里墙挡视线,让人感觉很不开阔,我本以为,坐在二楼,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