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一章 为何跟朕听到的不同?!(求订阅) (第2/3页)
是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也是臣多虑了。” 李斯很干脆的把问题揽了过来。 他又道:“殿下有气吞万里如虎之胸襟,有改天换日革新天下之宏愿。” “臣同样深感欣慰跟感动。” 嬴政看着圆滑的李斯,也不禁摇摇头。 他沉声道:“杜赫既已提交了辞呈,也多次明确表明退下之决心,朕也无力挽回,既是如此,杜赫从少府之位上退下,便就此定下吧。” “也无需多议。” “朕现在只想听听,对扶苏在文书上,有关经济方面的看法。” 李斯面色肃然。 他沉思了一会,缓缓道:“殿下的想法其实很大胆,甚至有点异想天开,但若是真的细细琢磨,这些想法的确有独到之处,也颇有见解,以如此非常规的行事,去打地方一个措手不及,相较其他方法,得行的机会是很高的。” “但殿下的想法难就难在有没有后续。” “从文书上,臣并未看到。” “若是没有后续,恐就只是扬汤止沸了,后面反倒会更危险。” “臣也不敢轻易下断言。” “那你认为大秦当不当尝试一下?”嬴政点头道。 李斯目光闪烁。 他微微抚须,暗自思忖起来。 在思索片刻后,李斯凝声道:“臣认为可以一试,经陛下巡行,关东已暂得安宁,但这种安宁,就如殿下文书中所说,只是一时之太平。” “假以时日。” “随着陛下巡行结束,贵族跟地方官吏重新勾连,一切都会恢复如初。” “而有了这次惨痛的教训,他们定会更加警惕。” “朝廷想故技重施,也将困难不少。” “如此情况下。” “天下始终存在着一个巨大隐患。” “便是关东跟朝廷的离心离德,这也注定了,朝廷想让天下长治久安,几乎是不可求的事。” “从过往十年来看,大秦对关东做的尝试,大多都效果寥寥。” “与其如此。” “倒不如让陛下放手一搏。” “试试猛药,将关东直接搅乱,让他们疲于奔命,无暇跟朝廷对抗。” “或许这才是天下归服的真正良策。” “而且让关东乱,总好过让关中乱、让整个天下乱。” “臣认为值得一试。” 嬴政微微额首,笑着道:“现在冯去疾同意,你李斯也同意,而杜赫也递交了辞书,你们可都是想让朕难做啊。” “罢了。” “朕准了就是。” “朕若是不同意,恐会显得不通情理。” “哈哈。” 李斯一脸肃然道:“陛下说笑了。” “殿下之所以敢如此行事无忌,想法天马行空,正是因为背后有陛下支持。” “若无陛下支持,殿下岂敢如此?” 见李斯这么严肃,嬴政笑了笑,摆手道:“跟朕没多大关系,这都是扶苏自己闯出来的,不过他作为大秦储君,有些事总是要经历的,有些决定也终归是要做的。” “既然如此,此事就这么定了!” “不容再议。” “陛下英明。”李斯连忙道。 随即。 李斯似意识到了什么,不确定道:“殿下欲做之事,陛下不准备告诉给其他朝臣吗?这会不会有些不太妥当?” 他并不认为这个决意会遭到反对。 只是陛下直接定下,丝毫不经朝臣商议,或会引来一些争议。 嬴政冷哼一声道:“告诉其他朝臣,再做商议?” “朕看没这个必要。” “经济的事,让主管经济的大臣决定。” “其他朝臣,并不精通经济,让他们来商议,无疑是外行指导内行,你们左右两位丞相都已同意,朝中的经济大臣也都认同,此事还有什么讨论的必要?” 李斯面色一滞,拱手道:“是臣考虑不周了。” 嬴政眼角瞥了一眼大案,又开口问道:“现在杜赫已确定退下,少府乃主管经济的大臣,此等重要之职不能空缺,不知丞相可有举荐之人?” 闻言。 李斯一脸惊慌,连忙道:“臣并无举荐之人。” “臣对经济之事,想来涉猎极少,过去也极少过问,相关经济大臣来往较少,并无合适人选向陛下举荐,在臣看来,让朝廷商议决出即是。” “请陛下明鉴。” 始皇的这番话,也是将李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