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抚大秦_第三百七十八章 蒙恬教弟!(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八章 蒙恬教弟!(求订阅) (第3/3页)

,也都会容许双方通商。”

    “这是大多数人能看到的。”

    “但你真以为匈奴会这么老实?”

    蒙毅摇头。

    他自不会认为匈奴会这么老实。

    草原那边生存环境远比中原恶劣,匈奴人是傍水而居,有草则肥,但草原的环境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每年都会发生变化,水草丰美的情况,其实并不怎么多见,因而一旦遇到水草不佳的情况,北方草原就很容易饿死人。

    到时。

    匈奴依循过去,便会大举南下。

    对中原进行大肆劫掠。

    就算朝廷跟匈奴关系放缓,双方能进行一定的商贸,但朝廷又怎么可能真的去喂饱匈奴?只可能是在茶盐等方面满足一定供应,至于其他方面,则始终是吊着,尽可能压制匈奴。

    而若是粮食不够,匈奴势必还是会南下。

    这其实也是很多朝臣担忧之处。

    蒙恬淡淡道:“匈奴不可能老实的,匈奴人生性残忍,杀夫霸妻都是常事,只不过经过前几年的大战,匈奴元气并未彻底恢复,所以短时间内,匈奴人并不会也不太敢跟朝廷大规模交手。”

    “但一些小部落,数十上百人的冲突,却必不可能少。”

    “大秦边疆绵延千里,朝廷很难防御的,而今长城并未修建完成,还有不少区域并未连通,这无疑也给了匈奴南下的可乘之机。”

    “接下来几年,甚至十几年。”

    “双方冲突不会断。”

    “只看冲突,对双方其实各有优劣,但其实不然。”

    “若放眼全国,对朝廷的利是大于匈奴的。”

    “大秦军中奉行的是军功爵制。”

    “有冲突,就意味着有战事,有仗打,也意味着底层的士卒,能借助这一次次冲突,获得升官进爵的机会,这些冲突,对于双方士卒都有磨砺作用。”

    “仅是这些,恐也就那样。”

    “但你可还记得殿下在军中推行了什么政策?”

    蒙毅目光微动:“士官转职!”

    蒙恬点头,道:“现在知道了吧。”

    “大秦是不怕打仗的,底层将士更不怕打仗,他们怕的是没有仗打,怕的是打完仗,自己什么都得不到,但士官转职之下,给底层将士扫清了很多负担,一定程度也凝聚了军心,只是靠寻常训练,或者年末的比试,去提升军职,终究是太慢了。”

    “而若是能跟匈奴始终爆发小规模冲突。”

    “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跟匈奴冲突增多,对底层的士卒是压力,但同样也是机遇。”

    “若是能抓住,他们便可节省数年时间,步入到士官行列,到时无论是继续在军中任职,还是转职都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更重要的是。”

    “能将殿下推行的士官转职彻底深入人心。”

    “为大秦将士信服。”

    蒙毅若有所思。

    经过蒙恬的提醒,他也反应了过来。

    士官转职这个政策是不错的。

    但惠及面太窄了。

    对于底层将士而言吸引力不大。

    然若北疆大军跟匈奴不时爆发小规模冲突,那吸引力可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只要能打仗,那就意味着就算是底层的将士,也能飞快的提到提拔,到那时,殿下提出的士官转职,无疑就成了军中很多底层将士心中的明灯。

    而转职的士官也能填补地方官吏的空缺。

    进一步反哺朝廷对天下的控制。

    对匈奴而言,跟秦军冲突,顶多是互相磨砺将士,但对大秦却不同,不仅能让一些政策得人心,还能进一步推进殿下力主的改革。

    利处无疑更大。

    “蒙毅明白了。”蒙毅颔首。

    蒙恬感慨道:“现在你知道,为何我对这些争议,始终缄默了吧,我并不能开口,殿下这些年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早已规划好,只是在按部就班的推行,一切都井然有序,环环相扣,并没有朝臣以为的风险跟冒进。”

    “不过朝堂的大臣,并未审视清楚。”

    蒙毅点头。

    但想将这些事情全部理清,需对大秦整个脉络有清晰的认知,而这注定会拦住很多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