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抚大秦_第三百九十二章 世上只有一个扁鹊,也只有一个鲁班!(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二章 世上只有一个扁鹊,也只有一个鲁班!(求订阅) (第3/3页)

不然泯然众人才是常态。

    但这种几率太低了,而根本原因,便在于这是世袭。

    庸人才是最多的。

    昭襄先祖或许在医术上是有些天赋,但能这么轻易的超过那些太医,恐正是因那些太医都太过庸碌了,只要稍有天赋便能超过,这也解释了,为何昭襄先祖对太医跟方士嗤之以鼻。

    非是不敬。

    而是这些人的能力不配!

    相较让庸医医治,昭襄先祖宁愿自己去医。

    见状。

    嵇恒微微额首。

    从扶苏的面色上,他基本是意识到了。

    他淡淡道:“在过去世袭为主的岁月里,百业是在一个家族中打转,但并非所有家族都代有人才,也非是所有家族都能始终进步,庸碌才是世袭家族的常态。”

    “陈腐守旧,抱着过去的书卷,也才是常态。”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古人没有提供方法,很多家族便直接傻眼,也提供不了任何办法,朝廷的太医或许会从民间挑选部分,但随着时间过去,最终太医的位置,也会渐渐为这些世袭的太医垄断,一些更有医术的医生则始终流落民间。”

    “医术也始终得不到发展。”

    “小病成大疾。”

    扶苏心念一动。

    他看向一旁的两卷竹简。

    也是彻底明白了。

    《语书》是普及知识、广开门路的,而《麻沸药方》是最新的药方。

    若是让医家打破旧有的世袭,让这些医术能流落到地方,或许能让一些有医药天赋的人,踏上到医生的行列,继而促进整个医家的进步,从而创造出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药方。

    而在医家繁荣的情况下,很多过往的疑难杂症,未必就找不到医治之法。

    而这就是嵇恒说的‘新药方’。

    扶苏试探的问道:“先生想让医家也进入学室?”

    嵇恒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他淡淡道:“医术相关的确该大力发展,这是惠及天下所有人的,但若是如《语书》这般,在初级学室,那其实没有这个必要。”

    “医术这行是治病看人的。”

    “对人要求很高。”

    “识字只是基础,因而更合理的办法,当是在初级学室之上,如正规学室一样,建立一些太医院,挑选对医术有兴趣的学子进入,并让天下名医去授学,并让这些初学医者,如‘初为吏’一般,在天下试为医,大浪淘沙之下,才会有真金显现。”

    “如此医家才能繁荣。”

    “也才能造就更多的‘扁鹊’。”

    扶苏颔首。

    这的确是可行的。

    而且除了医家的人会反对,估计满朝大臣没人会反对。

    毕竟正如嵇恒所说,这会惠及天下所有人。

    医术上去了。

    活命的机会也更大了。

    谁又会去嫌自己的命太长呢?

    但他这行。

    同样不是为了这。

    他开口道:“先生高见,只是扶苏之意,并不在此。”

    嵇恒点头,沉声道:“我知道的来意,也知道你的想法,我非是医者,给不了药方,想要药方,唯有医者才能拿出。”

    “大秦的太医该做了筛选。”

    “能者上,庸者下。”

    “至于如何筛选,同样很简单。”

    “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就行,在城中修建一所医院,让这些太医接诊,并让相关人员登记最后的医治情况,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若是有都医治不好的。”

    “便以重金悬赏。”

    “让地方的医生也参与其中。”

    “这地方不仅局限于关中,而是整个天下。”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

    “人为制造一个医术交流平台,从天下的医者都有机会参与其中,集合这么多医者的力量,或许能给出你想要的‘药方’。”

    “朝廷也可借助这个机会,将太医院中尸餐素位的太医踢出去,并选入一些医术更高明的太医。”

    “不过.”

    “医者跟其他百业不同。”

    “这是很考究经验跟见识的,所以就算寻得了‘药方’,这所医院也当继续存在,以便给这些医生更多积累经验的机会,也让他们能见识到更多病情,日后若遇到类似的,也才能更快寻到医治之法。”

    “医者是面向天下的。”

    “非是一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