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官渡之战(四) (第2/2页)
有亡父留下的传国玉玺……” 袁术一惊,他没想到孙策手中竟有此物! 传国玉玺啊! 皇帝驾崩了,天下无主多年,群雄割据混战。 倘若传国玉玺在自己手中,凭借汝南袁氏声望,到时候只要自己振臂一呼,管他袁绍、曹cao还是刘备,甚至刘寒…… “哎?”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袁术眼中充满贪婪。 孙策看见袁术这赤裸裸的眼神,知道他已中计,“大事可成!” “明公若肯借兵与我,我愿留此为质。” “真的?” 袁术差点脱口而出,但他生生忍住了,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开口问道:“伯符!莫非戏言?” 孙策也不忸怩,从怀中拿出用黄绸包裹的玉玺,并托在手中打开了它。袁术一看,便贪婪地要去拿,孙策迅速向后退了一步。 皇帝的用印称为“玺”,又专以玉质,称为“玉玺”。 汉承秦制,在玺印的规定上稍有宽缓,皇后、诸王印信也称玺,但基本上仍相沿旧制而不改。天子之玺,共有六方,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 在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传国玉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秦末战乱,高祖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高祖。高祖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此后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 西汉末王莽代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王莽败后,玉玺几经转手,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东汉末,十常侍作乱,少帝仓惶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失踪。 没想到传国玉玺竟被孙坚偷走,如今回到袁术这里! 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我袁术,有天子气!” “明公!” 袁术此刻徜徉在登基称帝的梦境中,还是孙策将他拖回现实。 “哦!啊!呵呵……哎!好!我借兵三千,马五百匹与你。” 袁术现在只想着把孙策打发走,兵马什么的,没了就载招,传国玉玺只有一个,没了就真没了! 孙策没有表态,而是用眼看着袁术,袁术会意过来。 “呵呵……哎!汝的职位卑微,难掌大权。好!我表你为折冲校尉、殄寇将军。啊?” 孙策听罢仍没有反应。 袁术心一横,他知道孙策心里很清楚,今日献出传国玉玺就没打算拿回去,一锤子买卖:“好!明日即兵发江东,如何?” 孙策终于开口:“多谢明公!” 孙策说罢跪下身子,将玉玺献给了袁术。袁术高兴地接过了玉玺,并仔细地端瞧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