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秦王东征(1)金戈铁马战中原 (第4/5页)
疑兵之计?他很聪明,从军中挑选了一百余名精锐,假扮成逃奔的难民。为了演得逼真一些,这百十来号人,怀中又抱着数十名婴儿。也不知道,罗士信从何处弄来这么多婴儿,估计是随军家属。总之,这一百多人抱着孩子,大摇大摆地涌至千金堡城下。 到了千金堡,城上的敌军听到有婴儿啼哭,往下一看,乌泱泱一群人,又听见队伍里有人喊:“从东都来归罗总管。”于是,郑军判断,这是从洛阳而来的难民。紧接着,底下的这帮人,又假意装作走错了地方,大声叫嚷道:“此千金堡也,吾属误矣。”然后,佯装四散奔逃的样子。 这样的cao作,使得城上的郑军更加坚信,罗士信已经引兵退去,底下不过是一群流亡的难民。出于稳定局势的需要,守军决定,必须要杀尽这群所谓的“难民”。在毫无戒备之下,千金堡守军打开城门,倾巢而出,准备杀掉那帮流窜的“难民”。孰不知,他们正一步步掉进圈套。 郑军出城追击,正是罗士信所希望看到的。此时,罗士信早就在城外的道路两侧,布下伏兵,只等郑军一来,四面奔袭,彻底击杀。果然,郑军刚刚出城,事先埋伏好的唐军步骑,一拥而上,从四面八方掩杀出来。一战过后,近万郑军几乎被斩杀、屠灭殆尽。这之后,唐军乘胜夺取城门,一举突入城内,千金堡被唐军攻克: 及大军至洛阳,士信以兵围世充千金堡。中有大骂之者,士信怒,夜遣百余人将婴儿数十至于堡下,诈言“从东都来投罗总管”。因令婴儿啼噪,既而佯惊曰:“此千金堡,吾辈错矣!”忽然而去。堡中谓是东都逃人,遽出兵追之。士信伏兵于路,俟其开门,奋击大破之,杀无遗类。 智取千金堡之战,罗士信略施小计,巧设疑兵,不仅成功夺取了千金堡,更顺带手消灭了数千郑军,沉重打击了王世充的军心士气。应该说,千金堡之战,是唐军即将发起洛阳攻坚战之前,取得的一场意义重大的军事胜利。 事实上,在千金堡之战一个月以前,唐军在李世民的指挥下,便已经取得了一场胜利,这就是——北邙之战。如果说,千金堡之战,是唐军精心策划的一场伏击战;那么,北邙之战,则是一场始料未及的遭遇战。而且,这场遭遇战,差点让李世民丢了性命,可见此战的凶险性。 不过,李世民往往能够创造奇迹。即使是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这位大唐不世出的战神,硬是将一场兵力悬殊,生死一线的遭遇战,打成了一场逆袭的反击战。此次北邙之战,李世民不仅成功化险为夷,同时还取得了巨大的战果,打得王世充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几乎全军覆没。 众所周知,李世民戎马半生,历险无数,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譬如,上一次的慈涧之战,李世民差一点便死于乱军之中,幸亏凭借自己精湛的射术与武艺,才杀出重围。所以,这一次的北邙之战,也是李世民军事生涯中最为惊险的一次,可谓九死一生,从死人堆里爬出来。
武德三年九月二十一日,这一天,李世民亲率五百骑兵,来到北邙山前方战地,登上北魏宣武帝陵,勘察敌情。魏宣武帝陵,是一个典型的制高点,有利于居高临下,实地观察敌营情况。 可是,李世民毕竟身边只有五百骑兵,人马并不是很多。所以,等李世民一行人登上魏宣武帝陵,洛阳方向的探子,得到消息,立刻汇报给了王世充。王世充一听,大喜过望,上次和李世民狭路相逢,自己一时没有防备,让李世民逃了出去。如今,李世民主动送上门来,王世充岂能放过? 所以,得到消息后,王世充点齐兵马,亲率万余步骑精兵,气势汹汹地从洛阳出发,直扑北邙魏宣武帝陵而来,将李世民和他的五百骑兵,团团围住。王世充是豁出去了,这次一定要生擒或杀死李世民。只要李世民发生意外,十万唐军势必群龙无首。到时候,王世充调集大军反攻,绝对能够击溃唐军。 危险正在悄然逼近,李世民命悬一线。一万对五百,王世充显然志在必得,要置李世民于死地。此时此刻,李世民和五百唐军骑兵,深陷王世充一万精兵的铁壁合围,危在旦夕。那么,李世民会如何杀出重围呢? 王世充率军杀奔至北邙山后,两军立即互相展开激战。五百唐军骑兵,奋力厮杀,向王世充的包围圈,发起反击,拼命保护着秦王李世民,杀出重围。与此同时,王世充的万余兵马,表现得也是十分英勇。他们知道,只要取了李世民的性命,就能事半功倍,所以,一万郑军,亦在玩命地冲杀。 当时,郑军的先锋大将,不是别人,正是赫赫有名的瓦岗骁将——单雄信。先前,慈涧之战的时候,单雄信曾经率领军队,围攻过李世民。现在,他又会他在战场相遇,真是冤家路窄。 单雄信到底是一员骁将,只见他手持长槊,策马自高而下,直奔李世民杀了过来。要知道,在瓦岗军时,单雄信便是数一数二的虎将,与秦琼、程咬金、李世勣、罗士信这些瓦岗名将齐名,绝不是浪得虚名。 李世民虽然武艺高强,英勇盖世,但是毕竟事发突然,一时没有防备,来不及做不出反应。估计当时,李世民连拔剑都来不及。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单雄信的槊尖慢慢刺向自己。眼看李世民就要殒命当场,关键时刻,唐军中的一员大将,挺身而出,救了李世民一命,谁呢?猛将尉迟敬德。 前文说过,介休决战,李世民率军击溃宋金刚主力,尉迟敬德收拢残兵,占据介休,困兽犹斗。最后,李世民经过轮番劝降,使得尉迟敬德将介休、永安二城,献于唐朝,率部投唐。尉迟敬德降唐后,李世民将他视为心腹爱将,继续由他统领八千旧部。此次东征洛阳,刚刚归顺唐朝,尺寸之功未立的尉迟敬德,自然也随军出征。 可是,就在东征洛阳期间,唐军内部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变故。原来,当年的九月份,与尉迟敬德一起投唐的降将寻相,以及一些刘武周旧部,突然集体叛逃,在军中引起不小的sao动。 很快,唐军诸将瞬间把怀疑的目光,投到了尉迟敬德身上。于是,唐军将领一合计,先下手为强,私自将尉迟敬德关押在军中。然后,屈突通、殷开山等一群开国大将,纷纷建议李世民,杀掉尉迟敬德,杜绝隐患。 万幸的是,李世民其人,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用人不疑,力排众议,顶着全军的压力,义释尉迟敬德,从刀口之下救了尉迟敬德一命。而且,自此之后,李世民对他,更是无比的倚仗、信任,无所猜忌。 老实讲,李世民的这种个人魅力,彻底感化了尉迟敬德。在他看来,能效忠这样的主公,就算死了,也值了。所以,自从那件事后,尉迟敬德一直在寻找机会,想要报答秦王的不杀之恩。这次北邙打探敌情,尉迟敬德也是紧跟李世民左右,偏偏就碰上了王世充的大军。尉迟敬德报答秦王的机会,也随之而来。 单雄信手持长槊,策马杀向李世民,槊尖马上就要刺穿李世民的身体。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挺身而出。当时,战况混乱,唐军将领都在各自为战,一时无法救援秦王。唯有尉迟敬德一人,远远望见单雄信冲向秦王,顿时怒发冲冠。他正想找个人好好发泄一下,结果单雄信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