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内劲体系与内力体系! (第2/2页)
十虎’几乎就是武人巅峰,再往上,要么是天资卓绝无人能比,要么是天赋异禀惊为天人。” “常规意义上,再想往上,太难太难!” 为什么难? 因为练拳站桩,效率太低。 于是,内劲微弱,明灭不定。 于是,气血旺盛,却有极限。 而新派的出现,或者说,山海界的出现,则让大燕的传统武道有了突破口—— 秘药! 秘武! 前者可针对性的壮大气血,亦或是筋骨皮rou,直接增长,亦或是加快修行的效率。 后者则是提高了搬运气血、自身内劲的速度,这两项增长,习武的效率跟进度、身体素质的增长,自然也就加快。 因此新派成长神速,新派高手更强。 但即使是新派,更多的,仍然是旧派的路子,习武练拳,走内劲的路线,或许可以称之为‘气血武道’,亦或是‘内劲武道’,又或是‘内家拳体系’,新派只是旧派的强化版,路线仍然一样。 而阎闯,此时又有不同。 “我除了拳法。” “我除了气血与内劲,还有《混元功》!” 内外兼修混元功—— 以筋骨皮rou为根基! 以气血为大药! 以内劲为滋养! 《混元功》便是在阎闯二十年‘内家拳’的基础上,进行练气,将磅礴气血,将明灭内劲,内炼一口气,化为‘混元内力’,内力流淌在经脉中,相较于内劲,它更温和,也更长久,游走经脉,滋养经脉,每日修炼,日日夜夜不见消散,跟‘用时生、不用时散’的内劲截然不同。 内力常驻己身。 随时滋养rou身,身体自然康健,日日都在进步。
不止如此。 与人交手时,不必动用特定拳法,不必运转以迸发相应内劲,只朴实无华一掌拍出,就有内力加持,有莫大威能。 这能让人更难防备。 而不是正儿八经的拳法那般,如‘虎形拳’,来人一施展,招数一展露,不必搭手,对方就能知晓—— 哦! 虎形拳! 你要使‘三把劲’了。 再一看—— 缩身下势丹田气上提! 嗯! 更具体了! 这是‘搂劲’! 双臂内合,双掌托相靠、翻腕! 不必说! 这是‘抽劲’! 再看看—— 双掌十指下落前点! 这就是要发‘丢劲’。 内劲伴随招式而出,拳法大家或见识广博,自然就能一眼看出,从而料敌先机,做出相应应对。 见招拆招! 拆的不仅仅是招式,也是内劲。 也正是源于此。 阎闯在比武大会上,使用‘百花错拳’才能建立奇功,盖因那些精英一个个都对百家拳法不少了解,他们以为阎闯出‘缠丝拳’,使的是‘缠丝劲’,于是做出应对,结果落在身上、搭手之后,才发现是‘太虚拳’,使的是‘点水劲’,这一接触、一接招,出其不意,自然就占尽便宜。 这是内劲弊端。 内力则不同—— 发于无声! 发于无形! 让人难以预知,难以防备,这也是‘出其不意’! 其实,‘内力’还是‘内劲’,只不过,‘内劲’发于肌rou,难以持久,只能打拳时迸发,用以锤炼rou身或是攻敌。而‘内力’则可以看做是‘内劲’从肌rou中生成又被引入‘经脉’中存储起来,它们在经脉中流淌,随时都能取用。 内劲! 内力! 本质上,同根同源,只不过‘内力’比‘内劲’多了两个步骤—— 一是炼化。 二是储蓄。 二者的难易程度,便体现在这多出的两个步骤上面。 故此,内力虽好,却难学难精。 旧时武林中,并非没有内功心法,但修炼难度极大,十年八年,兴许只能修炼出潺潺小溪一般的内力,可怜兮兮的流淌在经脉中,打一架,或许就要消耗一空,就要再去积蓄。于是就能看到,许多顶尖高手,一向少有出手,亦或是出手时不会一上来就动用全力,一身内力只用在刀刃上,用在关键时刻、制胜时刻。 旧时,这种内功,修炼内力,性价比太低! 直到山海界出现,得到秘武,得到秘药,内力修行的难度直线下降,内力修炼的速度提升,内力有望成了规模,这才有了‘内功’的一席之地! 而阎闯,虽无相应秘药相助,但他却有《混元功》—— “辛等一星!” “我这内功,比广陵学府的所有内功都要强!” 由外而内。 内外兼修。 阎闯盘坐石块上,气血蓬勃,内劲隐现,经脉中,内力在吸收气血、内劲的基础上,不断滋生,星星点点汇聚成河,初时潺潺,再而浩荡。 这内力积蓄的速度,比之此前的‘五禽戏’,何止快了十倍百倍! 混元功! 真个强!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