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08:他背叛了我们! (第1/3页)
第308章308:他背叛了我们! 还没等港府反应过来,形势又急转直下,危若累卵! 自“沈崇事件”后,国民政府一直对学生运动心有余悸,其在1947年初特意颁布《维持公共秩序暂行办法》,禁止一切罢工、游行和请愿。 但在港府坚持要清拆寮屋,尤其是出现了薄扶林阿才之死,以及悍然进入九龙城寨强拆民居之后,各地游行示威再起。 1月15日,一向被视为“党校”的中央政治大学的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顾毓校长在劝阻不成后竟也加入了游行队伍。 更为意外的,进入有警官和宪官来领导这些学生仔游行。 学生们高举牌子,口喊‘打倒磕头外交!‘‘采取强硬外交!‘‘武力收回港九!‘ 一路从外交部走去行政院再去英吉利大使馆… 学生运动既起,各地作为“民意机构”的省、市、县参议会及社会团体纷纷致电中央政府,抗议港府作为,要求政府采取强硬态度。 民意机构都参与了,报社当然更不能例外。 《大公报》和《申报》均在13日的头版头条报道了城寨的冲突事件。其中隶属党国旗下位于港岛的《国民日报》更是在社论中质问:“港府是否要考验中华民族?” 而北平《世界日报》的评论则发人深省:“我们是战胜国,是世界上五大强国之一,而今天侨胞所处之地位尤复如此恶劣,实属至堪愧疚。” 《新中华日报》在社论中更是提出:“我们必须要求立即撤办外交当局,向九龙被难同胞谢罪,向全国同胞谢罪,我们必须要求立即进兵港九,收复港九,用中华男儿的鲜血来洗去百余年来的血债。”受此影响,全国各地重要城市都发起或酝酿发起罢课、抗议和支援城寨居民的行动。 在战后,第一次出现大规模反英浪潮! 在这等炙热的民意下,粤省以及港岛的游行队伍热情高涨,为自由为民主为权益,他们无所畏惧。 当然了,在不经意间,由潮州商会带头的粥铺开在了游行队伍必经之地。 在港岛,也只有潮州商会有能力来做这件事,因为有太多的潮州人居住在傣国,他们往港岛这边输送的主要商品中包含了东南亚的大米… 是的,潮州人在港岛有一个身份很重要,米商。 他们的规模可能不大,但是加起来就很可观了。 现在高要以会长之名向商会旗下的米商采购大米,自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满足。 遗憾的是,虽然民间如火如荼,不过政府层面却差强人意。 1月23日,外交部照会大英驻华大使,要求港府撤退警察,赔偿城寨居民所受生命财产的损失。 而大英驻华使馆紧抓沙面焚烧总领事馆一事不放,要求中方告知英方沙面事件的调查结果事件的调查结果,惩处肇事者及予以充分赔偿。 同时,港府认为,警察的执法代表了港府对城寨的司法权限,中央政府无权干预港岛的司法。 “真是岂有此理。” 在书房中看报的高要冷笑不已,所有的自由都是假的,看样子港府是坚决不肯低头,也不肯赔偿。 “人一定要靠自己。” 高要沉着张脸,港府显然是怕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开了先例,等于承认中方可以通过外交途径干预港府的司法权,对鬼佬来讲,自然是无法接受的。 他们也不想想,本来就是借了人家的地?还真当自己是主人了? “达令。” 黎宛华敲门说道:“周医生来了。” 这门啊就是不能开,开了之后啊,便有人要过来探一探蹭一蹭。 大姑娘就是这么变成小媳妇的。 不用想都知道周溪年是做说客,或者说做探子来了。 高要只能起身:“请到客厅。” 闲聊而已,倒是没必要在书房。 黎宛华看一眼高要身上的睡衣,她委婉说道:“要不要换一身?” “不用。” 高要大刺刺道:“穿着舒服,正好让周医生知道我身体抱恙。” 黎宛华心想确实抱恙,时不时就颠鸾倒凤,搞的阿霞跟白月嫦都不敢下来。 周溪年是一个人来的。 高要哈哈哈大笑上前:“周医生,好久不见。” “我倒是好久前想见一见高会长。” 周溪年叹气:“看样子,会长身体好一点了?” 反正大家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高要咳嗽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