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就是故意的 (第2/2页)
。 听完李伟的描述,朱元璋一时有些左右为难,叹了口气道:“这么说来这纸钞还是得用,但如果如你所说,广开行用库的话,恐怕又会增加朝廷负担了。” “陛下,其实也无需广开行用库,这件事可以用商业的方式来解决,那就是开办银行。” 李伟心中暗喜,抛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 朱元璋目光一凝:“银行?” “是,就是一种集汇兑、存款、放贷,甚至发放债券于一体的商业店铺,到时候百姓有了昏钞只需要就近向这些银行倒换成新钞就行,而朝廷只需要定期印制新钞,将这些银行回收的昏钞置换回来,收回销毁就行了。” 李伟一句话吐出了好几种新名词,听得朱元璋一阵迷糊。 “这是你们后世东西?” “呃,是的。” 抄袭行为被当场拆穿,李伟脸色不由微红。 朱元璋倒是没在意,继续道:“那你给咱详细说说,这个银行的汇总、债券什么的是什么意思?” “好的,他是这样……” 李伟将后世银行的运行模式详细的解释了一遍,其实这也没什么难理解的,就说汇兑这件事,现在钱币兑换主要就是由官府在做的,百姓可以拿金银、铜钱去置换宝钞,当然,不许往回换。 在宝钞刚发行的时候朝廷曾禁止过一段时间的金银铜钱,但是很快发现不行,只能又放开了。 朱元璋听完了这银行的运行方式,尤其是听到其还能赚钱,顿时就大为心动。 只是李伟还说了一些其他的,比如吸收存款,通过调节利率来调整货币投放量什么的,让他听得一阵头大,一时之间想不明白。
然而这还没完,李伟讲完了银行,又引出了最重要的事:“陛下,这个宝钞不能滥发,你得根据大明的物产和市场使用情况进情调节,有放有收,这样才行。” 朱元璋眉头紧锁,沉默了片刻,突然心中一动,抬头道:“徐寿,去把太子叫来。” 他听不懂,但他的好大儿读书多,肯定能够听得懂。 “是,奴婢这就去。” 侍奉在侧的徐寿赶紧应道,然后匆匆离开。 太子的文华殿离得也不远,过了片刻就来到了这里。 “参见父皇。” 朱标行礼。 “坐,李伟,你把刚才讲的这些,再跟标儿讲一遍!” 朱元璋伸手一指,让朱标坐在自己旁边,然后就吩咐李伟把刚才的那些重说一遍。 李伟抿了抿嘴,想到银行的重要性,不得不忍着口干舌燥,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而且讲的比刚才更细致。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二人皆是眉头紧皱,苦苦思索,模样如出一辙。 过了片刻,朱元璋侧目向好大儿投去了询问的眼神:听懂了没? 朱标意会,同样以眼神回应: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 朱元璋顿时不悦:再仔细听听! 朱标:好。 沉思了片刻,朱标开口问道:“这宝钞为何不能滥发,又如何收放?” 李伟沉默了一下,这件事不太好理解,他得举个例子。 “我举个例子吧!” 朱元璋父子听到他要举例子,霎时来了兴致,上次李伟举的马车与小孩子的故事就挺有意思的,很容易就让人理解了事情的本质。 “假设,一个村子里养了一百头猪……”李伟开口暴击。 本来翘首以盼的父子二人,表情齐齐一怔,朱元璋皱眉,直接开口打断: “换个假设!” 他觉得这小子就是故意的! “好的。”李伟好整以暇的答应下来,然后把猪换成了粮食。 “假设一个村一年能产一万石粮食,这时村长拿出一万贯宝钞来,规定一贯钞能买一石粮食,同时也能买其他东西,以粮食价格作为参考,由于他是村长,大家肯定得听,不过现在有个问题,村长这些宝钞要怎么花出去?” 李伟将目光投向村长朱元璋。 朱元璋立刻明白了李伟的意思,毫不犹豫的答道:“当然是直接去买粮食!” “那你把村民的粮食全买过来了,村民吃啥?”李伟反问道。 朱元璋表情一滞,想了想,道:“那就先花一千贯!” 此时他已经意识到,这些凭空印出来的钱相当于是一种税赋,对于老百姓他还是挺善待的,现在大明的田赋税率总得来讲也就在5%~10%左右,按人丁收取。 先发一章,后面的吃完饭赶紧码,月末最后一天,求下月票,么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