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呐喊_第三十一章 如何发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如何发家 (第2/2页)

也都开始套袋了,不这样做就基本卖不动了,所以何思远还是知道一些这方面的常识。

    “爸爸,咱家明年记得套袋啊,现在人都讲究卫生,卖的时候你说这是是套袋苹果,他们就觉着干净,没农药,价格也能高不少。”何思远卖力劝着爸爸,既然大钱怎么赚还没主意,就先帮家里多赚些小钱好了,“不过咱这里靠海,湿气大,恁套袋就套塑料袋好了。”

    何爸爸觉得儿子说的挺有道理,便答应下来,“行,我再打听打听,要真像你说的这么好,咱家明年就套上。”

    “小远,你这次回去在学校过得好吧?”晚饭时,何mama一边吃饭,一边跟儿子聊天,“中秋节怎么过的,吃月饼了吗?”

    “mama,我过的好着呢,过节时候,和我一起吃饭的那个女同学家里送来了大蟹子,一个就得有4两,她分给了我两个;月饼也有人送,俺语文老师觉得我给她当课代表让她省心了,也分给我一盒挺贵挺好吃的月饼。”

    何思远一点点告诉着家里学校发生的好事儿、趣事儿。爸爸mama从不到外边儿打听何思远在学校的事儿,连家长会也从来都不去,所有对他学校生活的了解都是听他所说,对他可谓是百分之一百的信任。何思远也愿意跟家人闲谈这些,让他们安心,自己也享受着这份无言的关怀。

    “爸爸,恁现在还去厂子不?”何思远想关心下爸爸的工作,前世的自己好像从来没有问过,对此也没什么认识。

    “现在基本不怎么去了,一个周就去个一两天就行了,厂里领导意思过今年年底就得彻底倒闭了。”何爸爸也早接受了这个事实,一脸平静地回答。

    何思远又问,“那爸爸你被拖欠的工资还能要回来吗,得有好几千吧?”

    “基本没指望了。厂子三十多号人,也就那么几个当官的肚子越来越大,小车越来越高级,其他人想要工资门儿也没有。”何爸爸显然也明白厂子倒闭的一些诀窍,语气嘲讽地说道。

    “呵呵,爸爸,原来会计还不是领导啊?我还寻思着你也是领导呢。”何思远打趣爸爸。

    何爸爸没好气地训道,“一边去,没大没小的。厂子倒闭了,真正的领导还能回镇上、回县里接着坐铮明瓦亮的办公室,恁爸爸就得来家种地了。”

    “回来好,早些回来多好。回来和我一块儿专门伺候庄稼和果园,挣的比你上班儿一点也不少。”何mama对厂子的倒闭却是乐见其成。

    一家人说说笑笑,这时电视上传来明年世纪大阅兵的新闻,何爸爸想起自己的军营生涯,很羡慕地说:“也不知道明年谁有那福气出现在长安街上、天安门前?”

    何思远此时脑子里一道灵光闪过,心中一动,不由又问了一句,“爸爸,你刚刚说啥?”

    “我说明年大阅兵也不知道谁能站在长安街、天安门上?”

    大阅兵、天安门、石材厂倒闭?何思远终于找到一条线把这些联系在一起了,想通了到底哪里不对劲。

    此时的掖城还没有后来‘华国石都’这显赫的名号,整个县城里的石材厂经营状况都不太好。私人的厂子还勉强能活下去,公有企业不管是县里还是镇上的这时大都资不抵债,濒临倒闭了。

    直到明年,因为准备五十周年庆典和世纪大阅兵,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都要大修。掖城石材因为质量可靠被选中成了这两大工程的专用石材供应商,因而闯下了偌大的名头,迅速恢复生气;后来又借助整整十年的房产大潮,很快地红火起来,由此时的不到100家相关企业迅速发展到了3000多家,分布在一条有30公里长、号称“华国石材第一街”的公路两旁。

    何思远终于想到了一个能让自己家里摆脱困境、迅速致富的法子,不过在那之前,他还有些事儿要问清楚,“爸爸,恁厂子要是倒闭了,厂子里的石材都怎么处理?”

    “还能怎么处理,就当垃圾继续扔厂子里好了。咱县里现在的石材厂都找不到销路,卖不出去,那些破石头偷都没人偷,厂子就剩些机械还值点钱。”何爸爸有些奇怪儿子今天怎么对厂里的事儿感兴趣了,但还是耐心解释着。他很开明,也有意识地引导儿子多了解一下社会上的事情,省得儿子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会吃亏。

    “爸爸,我知道一件事儿,能让你发大财……”

    PS:如果您觉得此书可堪一观,继续强烈求收藏,数据太凄惨了,真诚拜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