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五十二、少林棍术神圣起源的谎言 (第3/3页)
军打败王世充以求自保之外,实已别无他途。但是谁能想到,这一次历史的机缘和恩赐,竟使得少林拥有千古的荣光? 至于“救唐王”,那是根本没有的事。李世民作为唐军主帅,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自己深入敌后,所以少林僧人确因助唐有功而受赏,但并非是“救唐王”,而是“助唐军”,是“助”而不是“救”。再者,当时李世民还没有登基,身份是秦王,“唐王”之说既显得含糊,也与历史常识不符。 来源:说史馆 附文二:少林十三棍僧助唐是否历史真实 既然“十三僧助唐”是历史真实,但其中并无“武术”,也无“武僧”,这就引伸出一个历史问题出来了:究竟唐代有没有“少林武术”和“少林武僧”? 今人编著的《少林武僧志》(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二版),唐代部分收录有昙宗、志cao、善护、惠玚、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僧丰、僧满、子升、空空、灵隐、惟宽、园净、福湖等十九人。昙宗到僧满的十三人,唐碑有录,子升到福湖的六人,虽名姓凿凿然,却无一注明资源出处。 少林寺民间故事中,有“十三棍僧救唐主”的传说,上世纪八十年代轰动一时的由香港中原公司摄制的电影《少林寺》,便是根据这个传说改写而来。 十三棍僧救唐主究竟是不是历史真实呢? 唐代史书对此没有留下任何记载。但与此有关的少林寺的几通碑碣的铭文却留存至今。铭文有三,其一为《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其二为《少林寺牒》;其三为《皇唐嵩岳少林寺碑》。应该说,这是最早、最可靠、当然也是最值得注意的原是资料。 《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铭文不长,仔细分析该文,有这么几点值得注意:(一)李世民是“秦王”,这在该文中也明明白白。“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笔者按:这个传说出现在清代)将李世民称为唐王,是一个谬误。唐代封王并非就是唐王。(二)李世民在告谕中奖誉的不仅有少林寺僧人,还包括“军民首领土庶”,看来这次立功行动有许多军人和老百姓参加,并不是少林寺几个僧人,但首称“少林寺上座寺主”和“法师”,说明少林寺僧人在这次起义行动中起到了领导和骨干作用。(三)通观全文,只字未提诸如“武僧”、“棍僧”等,也未提到少林寺僧人会武艺。(四)文中提到了起义行动所立功劳之一是“擒彼凶孽”,这个凶孽显然就是王仁则。但文中没有提到这次行动救过李世民。如果少林寺僧人真的对李世民有救命之恩,李世民对此应该有所提及。最后的话“可令一二首领立功者,来此相见,不复多悉,”口气完全是居高临下的,一点没有面对救命恩人的意思。 裴漼书《皇唐嵩岳少林寺碑》碑文有关实际内容的文字不多,通观全文,还是找不到诸如“武僧”、“棍僧”、“少林武术”等字眼,以及“救唐主”的事迹,只是“率众以拒伪师”,既云“众”参加者数量一定不少,既云“率”,少林寺肯定是头目或领袖。裴文把唐太宗告谕中已提到的少林寺僧的功劳,予以了更具体的说明“执充侄仁则以归”,即擒获了王世充的侄儿王仁则。 通观《少林寺牒》全文,依然没有出现什么“武僧”、“棍僧”,也没有提到“少林武术”。但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列出了少林寺僧名单,原文为“唐武德四年太宗文皇帝救授少林寺柏谷庄立功僧名:上座僧善护、寺主僧志cao、都维那僧惠玚、大将军僧昙宗、同立功僧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满、丰”。参加擒获王仁则德战斗、助唐有功的少林寺僧共十三名,这就是传说中的“十三棍僧救唐王”中十三僧的来历(笔者按:武术史学家唐豪先生在其《少林武当考》中指出:“大将军僧昙宗”中的“大将军”之义,只是一个称好、荣誉,与领兵作战的“大将军”之义不是一回事,也不一定要会武术。) 隋末农民起义和随后的李唐统一,无疑是一场社会大革命和全国规模的战争。它的影响和震撼,必然深入社会每一个角落,涉及社会每一个阶层,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少林寺僧也不例外。但没有任何资料证明,少林寺僧这时已经开始大规模地、制度化地习武,并以形成以棍木为核心、以自己的寺名命名的少林武术体系。少林寺僧并不是因为武术的关系才参加了帮助李世民打败王世充的这次战斗,他们只不过是参加了一场人人都被转入政治大革命和大规模战争。“十三棍僧救唐王”是一个有事实根据但演绎了的传说。贵为秦王,身负统帅重责的李世民,何至于亲自装扮成郎中去担负一个小卒的任务充任侦察兵?仅有十三僧人又什么怎么可能在敌军大营中如入无人之境?“少林寺十三僧人救唐王”这七个字中,“十三”与“僧”这三个字完全属实,但准确说应是少林寺“十三僧助唐”。 最早指明这一点的是张传玺教授。他在《光明日报》1984年2月22日发表《少林武术与达摩并无关系》一文中指出:“唐武德三年僧人昙宗等因率众活捉了王世充之侄王仁则,而为唐王朝封为大将军一事”,与武术无关,只不过是一件“武事”。“少林寺自始建至于明代前期,都不曾以武术留下记载。留下来的,只是该寺的僧众曾参加过几次军事行动。例如唐武德三活捉王仁则事和其他的一些偶然的军事活动。这些事件还不足以说明少林寺的武术如何。”张传玺把少林寺十三僧助唐定性为“武事”,极有见地。 “十三僧助唐”是历史真实,然而其中并无“武术”,也无“武僧”。少林寺十三僧助唐事,为后来的传说的出现提供了可供发挥的最好的蓝本和素材。“十三棍僧救唐王”就是这样一个夸大了的文字故事和民间传说。但“十三僧助唐”毕竟是“武事”,因此也不能说它和后来的少林武术、少林武僧毫无关系。它与少林武术、少林武僧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有间接的关系。第一,它为少林寺参与政治与军事开创了传统,这种传统会带来广泛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少林武术少林武僧的诞生和创立;第二,它会在少林武术少林武僧产生后,成为少林武术少林武僧信仰偶像体系选择的必然方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