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风云_八十八、东林党传奇人物之杨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十八、东林党传奇人物之杨涟 (第2/5页)

一人。

    这意味着光宗对这个小人物一点儿怨恨也没有,而且对他无比地信任。

    忠言逆耳的道理,光宗还是懂的。

    从这一刻起,更坚定了杨涟内心的一个决心——以死相报!

    这正是中国士大夫共同的信仰:士为知己者死。

    这一天,距光宗仙逝还有十天。

    这十天,是变幻莫测的十天,是暗流汹涌的十天。

    杨涟再一次在这场政治风暴中,充当了中流砥柱的角色。

    又过了三天,光宗再次召见朝廷重臣,还特意叫上小人物杨涟。

    信任杨涟是光宗的英明,但这次会议他却做了件不英明的事儿:封李选侍为皇贵妃。

    郑贵妃隐退了,李选侍成为内宫最有势力的人。在此关头要名份,显然野心不比郑贵妃小。

    鉴于光宗的苦口婆心,大臣们答应了。

    又过了一天,光宗再次召集重臣,要马上封李选侍为皇贵妃。可见这位李大小姐已经急不可耐了。

    皇帝身体这么差,连续为同一问题召开二次重要会议,这实在令人惊诧。

    然而更让人惊诧的事儿还在后面。

    会议正着重地开着,李选侍突然闯进来,二话不说,拉起皇长子朱由校就走,并很快传来严厉的斥骂声。

    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没见过如此阵仗,要知道挨骂的人是马上要当皇帝的皇长子啊!

    但光宗不吱声,哪个人敢发言?

    直到外面训斥声停了,朱由校才满腹委屈地走进来,不情愿地说:她要当皇后。

    得寸进尺,又一个郑贵妃出现了。好再礼部孙尚书聪明,马上跪下大声道:皇上不是要封皇贵妃吗?臣这就去办!

    光宗心领神会,马上道:快办!

    李大小姐想当皇后的梦就此终结。但她并不死心,因为软弱的光宗马上就要完蛋,自己掌握着皇长子就意味着掌握着权力。

    美梦是可以做的,但她全忘了一个人,一个不该忘也不能忘的人,他就是——杨涟。

    此时的杨涟已看清了李选侍的庐山真面目,并认真思考对策。

    四天后,万历四十八年九月初一,光宗仙逝,不知死前是否还回味那八个让他欲死欲仙的美女吗?

    光宗的死对东林党绝对是个沉重的打击。因为从立太子到当上皇帝,东林党一直是光宗最坚定的支持者,而且是全力以赴地支持。所以于公于私,杨涟都十分悲痛。

    杨涟面临的斗争将更加残酷,任务将更加艰巨。虽然他只是个七品小人物,但谁让他把拯救国家当作己任呢?

    光宗仙逝的消息传出,首先到达乾清宫的是六部部长,当然还有杨涟。

    幸亏有杨涟。

    皇帝死了,当然由皇长子继位,但此时的朱由校年纪小,需要人照顾,由谁照看呢?

    那些凭苦读八股文而当上官的大人物,包括东林党的周嘉谟等人商议过后,竟决定把皇长子交给李选侍照顾。

    “万万不可!”唯一一个反对的声音在此时响亮地喊出。

    这个喊声太及时了,当然是清醒的杨涟发出的。

    此时的杨涟虽然仍是个小小的七品给事中,但他是光宗指定的顾命大臣,这些大臣们静静地听他慷慨陈词:朱由校很小,李选侍野心很大,一旦图谋不轨,后果不堪设想。

    一席话唤醒那些平庸的大臣,李选侍几天前狰狞的面目浮现在众人面前。于是他们听从了杨涟的建议:必须找到皇长子,带出乾清宫,让他脱离李选侍的控制。

    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即将开始。

    十三位朝廷重臣在杨涟带领下,冲进乾清宫,却被李选侍安排的太监拦住,死活不让进。

    进不了宫,连皇帝的尸体都见不到,急得方从哲一干老头子干瞪眼。

    应该说李选侍的策略是对的,但她忽略了杨涟。

    杨涟实在是个不能忽略的人。关键时刻,他大吼一声:皇帝加崩,我们是顾命大臣,你们算什么东西,竟敢拦住我们的去路?皇长子现在情形不明,你们紧闭宫门,难道想图谋不轨吗?

    不男不女的太监什么时候见过如此猛人,一时被杨涟镇住,乖乖地打开宫门。

    方从哲等人这才见到皇帝尸体,跪在地上,一顿猛哭。

    杨涟心里清楚,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找到皇长子。于是大家开始找朱由校,这才发现,这么大的皇宫,想找到皇长子并非易事,累的方从哲这帮老头子打了退堂鼓,竟想回家明天再找。

    在这关键时刻,又是杨涟一声大吼:这又不是捉迷藏,怎可明天再找?如果李选侍明早下一道圣旨,皇长子连生死都难料!

    大臣们这才猛醒过来,但依旧找不到皇长子。

    这时又一个卑微的小人物起到关键作用,他就是前面提到的太监王安。一个聪明、富有正义感的太监。因为东林党人的刚正不阿,他一直是东林党人的支持者。是他,把朱由校从李选侍手里连哄带骗地带到众大臣面前。

    众大臣忙喊“万岁”,朱由校的身份由此敲定。但在人家的地盘,这万岁的地位并不巩固,甚至还很危险,于是一场只有惊险影视剧里才能看到的场景出现了。

    大臣们开始往宫外撤,具体情形是这样的:

    熟悉地形的王安在前面开路,内阁大臣刘一璟拉着万岁的左手,英国公张维贤拉着万岁的右手,首辅方从哲几个老头子在中间,勇士杨涟断后,匆匆忙忙地撤退,活像土匪绑架。

    事实证明:马上撤退是多么的英明。

    刚冲出乾清宫门口,背后就传来李选侍尖利的声音:哥儿(朱由校),回来!

    回去?是不可能的,大臣们早有准备,他们已经在宫外备下轿子。但此时追赶的太监已经近了,大臣们等不及了,亲自充当了轿夫。这四位高级别轿夫分别是:吏部尚书周嘉谟,给事中杨涟,内阁大学士刘一璟,英国公张维贤。

    他们的目标是文华殿,到达那里,完成大礼,朱由校就正式成为新一代皇帝了。

    这四名高级别轿夫里最年轻的就是杨涟,但业已经四十八岁。

    可怜他们都是些读书人,平时又不知锻炼身体,体力竟然不如不男不女的太监。

    他们很快就被一群太监拦住,领头的太监叫李进忠,一登上历史舞台就露出他凶恶的面孔,恶狠狠地训斥道:“你们打算把皇长子带到哪里?”

    一边说还一边拉扯朱由校,有动手打架的意思。

    那些老头子骂驾是专业,打架却是弱项,一时懵了,不知所措。

    关键时刻又是杨涟,再显勇士风采,怒骂李进忠:我们是朝廷重臣,拥立皇帝是我们职责,你算什么东西,竟敢挡住我们去路。

    杨涟又给朱由校打气:你是皇帝,天下人都是你的臣子,你怕什么?

    阴险的李进忠当场被杨涟镇住,见势不妙,竟然撤了。而且以后一见到杨涟,他就脚跟发软,底气不足。

    也许读者奇怪,李进忠算什么鸟人?让他畏惧有什么值得一提再提的?

    李进忠不算什么东西,但魏忠贤却是个不得不提的鸟人。因为正是这个臭名昭著的魏老太监,彻底剿灭了东林党人。

    然而要写魏忠贤,就不得不写李进忠,因为二者是一个人。

    李进忠在李选侍争权失败后,马上改名,投靠了另一个有权势的女人,并因此飞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