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你又要创造学术界的大新闻了 (第2/2页)
的时间,宁晨总算完成了论文的撰写工作。 经过几个小时的高强度思考之后,宁晨已经确定了几个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当然,因为徐洲一直在关注着宁晨的实验进度,只是大概看了看,徐洲就基本了解了宁晨的论文结构。 “是的,即使我已经写得很精简了,但加起来还是有几十页。我把它们分成了三个大部分,要是都放在一起,篇幅就太长了。” 整个项目进行的期间,宁晨总结出来的各种实验数据、现象、理论等等,信息量非常的大,加起来甚至已经超过了一千页。 这一次,宁晨并不是以个人的名义进行投递,而是是以盛州大学为单位,自己作为通讯作者。 宁晨在做科研的过程中,难道从来都没有瓶颈阶段嘛? “徐老师,你别担心,我也只是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而已,具体怎么开展实验还没想好呢。现在我还是想先和你一起,把这个横向课题给做完。” 但宁晨既然能够非常清晰的对这些信息进行搜索和整理,事实上,这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已经深深印在了宁晨的脑海之中。 有宁晨在,项目的推进速度肯定会提升很多。 宁晨找到徐洲,和徐洲说了自己论文已经写完的事情。 “新的超导体系的核心,还是FeSe层。但在这其中,可以考虑加入一些更加复杂的结构,比如说铵根、其他金属元素、氢氧根,甚至是它们的组合结构等等。”
“宁晨,你的意思是……将这三篇论文,一起打包投递给《Nature》?” 当然,根据宁晨这三篇论文的质量来看,想要发《Nature》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对于很多学者来说,偶尔能够发一篇《Nature》,就已经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了。 之后的日子里,宁晨肯定是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关新型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之中。 想到这,宁晨继续分析起之前实验中的理论,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着思考。 写完了论文之后,宁晨想了想,还是决定跟徐洲说一下这件事情。 宁晨觉得自己发现的这个新型铁基超导体系,还可以进一步的进行拓展,并在其中加入一些更复杂的结构。 “徐老师,我感觉还是将这些成果放在一起进行投递,能够有更强的连贯性。徐老师,你觉得呢?” 毕竟这是自己和徐洲一起主要负责的课题,一旦研究出具有应用价值的成果,自己和徐洲可是要各自拥有百分之五十的专利权的。 终于完成了这三篇论文的投递,晚上,宁晨坐在书桌前,思考着接下来的研究计划。 经过这么多次投递论文的经验,宁晨也有信心依靠自己去完成这些工作。 最近徐洲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彼亚蒂横向课题的研究之中,宁晨也不想过多的打扰徐洲,便自己开始了论文的修改工作。 …… “哈哈,没关系,你肯定还是应该以你自己的课题为主。这些天来,这个项目的进展还是很顺利的。当然有你在的话,项目的进展肯定会更加顺利的。” 之前由于超导项目的研究,宁晨在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项目上,上投入的精力相对有限。 即便宁晨已经尽一切的可能,对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成果进行精简,但最后写出来的论文还是有几十页之多。 但与此同时,宁晨也不想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在这个项目上面,因为有关超导的研究,还远远没有结束。 通过之前的研究,实验组已经成功合成了一种纤维型的硅-碳复合材料,各项性质相比之前的负极材料,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徐老师,这种新型材料的应用价值,要比之前的材料还要更优异一些吧?” “单从现阶段这种材料表现出来的性质来说,的确是这样的。但现在这种材料更多的还是在实验阶段,还有一些关键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