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家访 (第1/2页)
汉旌蜀中乱第四十三章家访张郁很郁闷,他平日里素来交际寡淡,极少与人多言,但这几日却不得不在家招待着诸多厚礼而来的贵客。 父亲张裔有要职在身,常年驻扎在新津。 兄长张毣如今在少府内做事,眼下正是最忙的时候。 母亲又是一介女眷,只好让赋闲在家的张郁顶起来门面。 多年前,父亲张裔便选择了明哲保身,散尽家中宾客,张府已经多年没有像往常这般热闹了。 若是旁人,哪怕是亲朋好友,或者是朝廷大官,张府都会选择闭门谢客,可偏偏这阵子来的都是大汉的清流。 他们或许是在朝堂上没有权柄,可是在士族中的影响却是极重要的。 其中,甚至是连张郁的夫子,太子家令来敏都美名其曰“家访”,亲自领着一群门生故吏来到张府。 家访确实是家访,可访问的不是张郁,而是卫弘! 这是因为,当初卫弘填写的宫府吏联系地址,并不是野槐巷老宅,而是张府。 谁叫卫弘那篇《阿房宫赋》写得太过惊人,原先只在相府内流传。 其中好事者如秦宓之流,因太过喜爱这篇文章,便临摹了一份,带回家呼朋引伴来鉴赏,这下闹出的动静可不得了,整个大汉文坛几乎都快被掀翻了。 稍稍一打听,便能知道写出这篇《阿房宫赋》的大家,居然是一位年齿十六七,食禄两百石的小小宫府吏,最重要的是此人还未拜入任何门派。 这般年轻的可造之材,谁能够拒绝将其引入门下,好留作日后用来光耀学派门楣呢? 即便已经是身为大汉文坛之首的来敏,亦不能拒绝这种诱惑! 若是说之前卫弘的潜力,让来敏看到了张苍、桑弘羊的影子,还能保持住“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安定心态。 那么,如今一位十六七岁的“贾谊”,还不想方设法将其引入门下,这简直是要遭天谴! 那可是贾谊啊! 后来者如杨雄、如班氏父子、如曹家三父子、还有那沽名钓誉的建安七子之辈,谁能拍着胸脯说能在文道上超越贾谊的? 你说有? 好的,那请你拿出一篇《过秦论》这样的文章出来,然后再大放厥词也不迟! 如是这般,来敏就再也坐不住了,利用门生故吏的人脉,打听到卫弘的消息后,就带着一群弟子来到了张府。 可由不得来敏不紧张,他家访张府已经算是来迟了的。 据他所知,秦宓、杜微、五梁、周巨、杜琼、许慈、尹默、李撰等人,都亲自登门张府,想要与卫弘一见,这些都是大汉文坛各流派的执牛耳者。 他们有的是同门师兄弟,有的钻研同一本典籍,但多年治学早已自成一派,流派要义不尽相同,甚至还有大相径庭的部分,彼此攻讦,相互指责,有的人已经到了彼此不共戴天的死仇恩怨。 读书人之间的恩怨,不仅想要杀人,还要诛心! 既要诛心,就少不得作出《阿房宫赋》这样的大家在门内,一篇文章惊动文坛,直接将敌方学派的文首死于诛心之论,岂不快哉! 在他们看来,卫弘就是一柄锋利的宝剑。 谁要得到了他,便是有剑在手,退可保全师门传承,进可一扫八荒学派,成为当世显学。 来敏就是怀揣着这样的心情,在焦急的等待着,张府厅堂内的茶水喝了一盏又一盏,身边围拢的门人弟子渐渐焦躁了起来…… 来敏皱了皱眉头,众人又陷入到沉默中。 张郁在后院待着,并非是罔顾师礼。 只是这一阵子来的人都要点名要见卫弘,而母亲早就对他耳提面命,万不可泄漏卫弘如今的住址。 天地君亲师,张郁自然是先遵从母亲的意见。 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之后,张郁才折身回去,反正卫弘对待儒学的态度,张郁早就知道了,所以张郁也不愿意夫子来敏在此事上劳累心神。 张郁托辞卫弘不在府中,这是实话。 不过话锋一转,张郁又说子侄前途乃是大事,他已经让人递交书信给了父亲张裔,必定会对这段时间拜访张府的清流贵客,就此事给一个交代。 来敏沉默一阵,终于当着诸位门中弟子的面,抛出了此行的底牌:“苍然,你将为师接下来的话转递给那卫弘,就说为师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