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 赵鞅伐卫(下) (第2/2页)
成的那么强大的反晋联军,都被赵鞅干趴下了。 这个世界上,谁敢与赵鞅亲率的晋军真刀真枪干一架? 哈哈,别看晋军与齐卫联军对峙着,但谁都不想真正打这一仗!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开演了:田瓘令人把本已五花大绑装入囚车的晋国致师的那位勇士请下囚车,换上勇士原本的衣服,将其盔甲还给他,还亲自接见了他: “齐国上卿国子命令我,不要怕了你们晋军,我不敢抗命,所以俘虏了你。 但是,现在两军是这样一个状态,看起来大家都不愿继续打下去,所以根本不需要您这样的勇士前来致师。 既然如此,那就请您回去吧。如果真要打,那就直接开打就是。” 那位因为当了俘虏而史官不齿记录其名字的晋国勇士回报赵鞅,赵鞅是何等聪明之人,立即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好吧,既然如此,那大家就休兵罢战吧。 就这样,一场大战,只表演了一场晋军致师被俘又被放后,剧终落幕! 但是,赵鞅会就此罢手么? 赵鞅是什么人,大家都清楚,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他对卫庄公从失望变成了仇恨,原来的兄弟既然成了仇敌,那有仇不报非男人也。
公元前478年10月,赵鞅完成了对卫国的军事准备,再将率领屯于邯郸的晋国重兵讨伐卫国。 这一次,赵鞅是一鼓作气,根本不待齐军再来救援,直扑卫国都城楚丘,一举攻破了楚丘外城。 卫国人的目的也达到了,什么目的?搞死卫庄公啊。 于是,卫国再一次上演了驱逐国君的大戏,卫庄公蒯聩被驱逐出境!蒯聩在极度郁闷下逃亡去了齐国。 在赵鞅的主导下,卫国人立了亲晋的公孙师般为卫国国君,与卫国订立了盟约后,撤军回国。 但是蒯聩也不是吃素的,过了不久,见晋军走了,居然率亲信杀回卫国。卫国刚即位的国君公孙师般哪里干得过蒯聩,就一个字,逃。 于是,卫庄公蒯聩又复辟了。 这下卫国人火大了,看来,卫国就是因为你蒯聩而战乱不止,既然如此,那要留你何用? 结果,卫国人搞了一场兵变,直接杀死了卫庄公!然后,再把逃走的公孙师般找回来担任卫国国君。 但是齐国人不干了,你卫国这样搞来搞去,就是要亲晋啊,那可不符合咱大齐国的国家利益。 于是,齐国又出来干涉卫国内政了,可怜的卫国国君公孙师般一会儿被拥立上位,一会儿被迫逃亡,然后再次被请回来当国君,最后是再次被赶下台! 这叫什么?这叫权力斗争中被摆在最前面的炮灰! 齐国人拥立了亲齐派的一个叫公子起的公室子弟当卫国国君。但这个公子起也是一把炮灰,亲晋派的卫国大臣再次发动兵变,把卫侯公子起赶跑了! 在这场眼花缭乱的卫国国君更迭中,最后胜出的是齐庄公的儿子、前卫国国君卫出公。卫出公前几年被自己的父亲齐庄公蒯聩赶走,一直流亡在齐国。 现在机会来了,卫国搞成一团糟,连国君都没人当了,那自己这位前国君还是出来担当担当吧。 于是,公元前477年,卫国国君换成了卫出公。需要说明的是,卫出公是亲齐派。 这意味着,赵鞅苦心经营的卫国局势,算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赵鞅很无奈,但他也实在没有精力再去管卫国了。 随他去吧,反正卫国也没什么花头,弱得要爆炸的那种类型。经营卫国,说到底也只是面子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