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章 打小人(上) (第1/2页)
孙可可提议楚晨飞去鹅颈桥打小人,其实有一大半原因是为了她自己。 她好奇! 但她碍于情面,不好单独前去考察,毕竟是受了那么多年的无神论教育,而且好歹还算是硕士毕业,虽然是没有什么前途的传播学。 可是好奇的小猫一直在她心中抓挠。她在一家本地的小型广告公司上班,粤语流利,周围很多香港同事。她的同事们多次提到去鹅颈桥打小人,驱散厄运。听多了,兴趣就有了。 当她和韩金诺在讨论如何帮楚晨飞脱单的头脑风暴会上,她突然就想到了打小人这个活动,然后巧妙地说服了韩金诺和楚晨飞。 一个人做献丑的事,尴尬就全部压在一个人头上。三个人一起做献丑的事,平摊到每人也就只有三分之一份尴尬了。一大群人一起做献丑的事,尴尬的边际成本可以为零。 你看,女人的心思多么绵密。 一个周六下午,孙可可和韩金诺生拉硬拽着楚晨飞,来到了鹅颈桥。 鹅颈桥其实是连接红磡海底隧道的一条行车天桥。这个昵称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旧称。 19世纪第四任港英政府总督宝灵爵士将黄泥涌下游改造成人工运河,人称宝灵顿运河。这条人工渠道又长又窄,弯弯曲曲好似鹅颈,故被当地华人们称作鹅涧。那条横跨运河的木桥,被称作鹅颈桥。运河两旁的榕树繁茂成荫,有“鹅涧榕荫”之称,是旧香港的八景之一。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鹅涧早已被填平,变成平坦的马路。而小木桥却像是背负了神灵指示,要世世代代驮负着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投胎轮回到了21世纪的香港,依然还是一座桥——坚拿地行车天桥。来往九龙和香港岛的车流,终日川流不息,车龙不断。它的地位重要过当年。 英文翻译过来的名字还是拗口。人们还是习惯叫这座行车天桥为鹅颈桥。 鹅颈桥连接着轩尼诗道,形成三岔路口。坊间流传,这样的地方最适宜打小人。因为三岔路口煞气重,可以压制住小人,或着说是可以叉住小人。 职业打小人的老妇们多年前就占据此天桥底下的风水宝地。从此不必风吹日晒,更不必交租。曾经她们是被市政管理人员驱赶的对象。想必是赶之不尽,驱之又来。后来政府的人也烦了,不如发个牌照,让她们注册为小商贩,也方便管理。 从此她们和她们的后辈们,名正言顺地成为鹅颈桥实际的主人。收工之后,连摊档都不必收走,收拾妥当,放在天桥下即可。公交车站牌都只能靠边起。 而所谓打小人,是粤语地区的一种历史悠久的诅咒他人的迷信活动,基本等于古装剧里的jianian妃惯用的针扎小人。通常由一些自称为半仙的无知中年妇女主持。她们会让客人把讨厌人的名字写在纸上,然后用一双旧鞋猛烈拍打。 任何生意都要不停地变通和发展,否则迟早都要被淘汰。 诅咒他人的名声不好。前来的客人倘若被熟人远远看见,容易遭受巨大心理压力。为了不让客人尴尬,也是为了扩大营业范围,不知何年何月开始,职业打小人的老妇们称,不打具体的人也可以,纯粹用纸条指代厄运,称打小人有驱散任何不好气场的作用。 所以,至少在香港,打小人并不等同于诅咒他人。小人可以泛指一切让人不安乐不欢喜的抽象或者具象的事物。打小人甚至还被香港旅游局列为文化体验活动,虽然孙可可耳闻,还是有本地人去鹅颈桥通过打小人,诅咒jianian老板,恶婆婆,或者贱小三。 不过,到底还是一个迷信活动,有失身份。西装革履的专业人士,或者学富五车的大学教授,是不会出现在鹅颈桥下的小摊。 子不语,怪力乱神。 而楚晨飞这个时常以君子和读书人自居的有为青年,因为自己一时口快,答应来这样的地方,所以心情简直就像一头将要被牺牲掉的牛。 为了今天,他买了一顶鸭舌帽,再配合上新冠时期的标志——口罩。出门前,他反复照了镜子,觉得应该不太容易被熟人同事认出来,这才磨磨蹭蹭地出门。 “去哪个摊位?”韩金诺问道。 这附近有五家常驻的打小人摊位,每家看起来都差不多。今天下午来的人不多,有三个小摊的半仙都百无聊赖地闲坐着。 孙可可随便指了他们左手边的一个空闲的摊位,建议:“不如就这家吧!”然后她把缩在她和韩金诺身后的的楚晨飞,推了上去。 一个身着土黄色上衣,穿着灰色长裤的一个大婶,笑眯眯地问他们:“你们都要打小人吗?” “只有他!”孙可可和韩金诺异口同声地说,然后齐齐指向楚晨飞。 楚晨飞尴尬地点头,像一个被抓了现行的小偷。 “坐下吧。”半仙指着一个红漆有点斑驳的小木凳,对楚晨飞说,“是第一次来这里吧?” “是。”楚晨飞答道。 “不用担心。我会指导你,一步一步完成仪式。”半仙笑眯眯地说,“等两分钟,我准备一下仪式用具。”说完,依旧坐在小凳上的半仙,把屁股一旋,转向她背后的一个半米高的红漆木柜,翻腾一堆花花绿绿的纸。 楚晨飞这时才有功夫认真观察这个小摊。 摊位旁边的铁栏杆上,挂着一个一米长半米宽的红地黄字横幅。最上面那行大字是半仙的名号:郑姑神婆求神保平安。 原来半仙姓郑。 大字下面有几排小一号的字:打四方小人身边小人,消灾解难驱邪除伍鬼,白虎流年治病痛解除,转运接贵人接财接福。 虽然没一句押韵,但是字数凑得整齐。文化不够,态度来凑。看得出郑半仙对工作很认真。 她摊位的主角是那个高身书柜一样的神坛。上方摆了一尊陶瓷观音像在主位。观音像的背后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