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节 (第1/3页)
如此。【】及世间言文帝小生于军中,长大祭代东门外,使者求得之,因立为代王,征当即位,后期,日为之再中,集上书囊,以为前殿帷,常居明光宫〔七六〕听政,为薄太后持三年服,治天下,致升平,断狱三百人,粟一升一钱:凡此十余事,皆俗人所妄传〔七七〕,言过其实,及傅会,或〔七八〕以为前皆非是,如刘向言〔七九〕。 〔一〕汉书宣纪注引应劭曰:“旧时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 〔二〕史记高祖本纪:“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正义:“括地志云:未央宫,在雍州长安县西北十里长安故城中。颜师古曰:未央殿虽南向,而当上书谒见之徒,皆诣北阙,公车司马亦在北焉,是则以北阙为正门,而又有东门东阙,至于西南两面,无门阙矣,萧何初立未央宫以厌胜之术,理宜然乎。按北阙为正者,盖象秦作前殿,渡渭水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 〔三〕拾补“壁”校作“璧”。 〔四〕史记贾生列传:“坐宣室。”集解:“苏林曰:未央前正室。”索隐:“三辅故事云:宣室,在未央殿北。”正义:“ 淮南子云:武王杀殷纣于宣室。汉盖取旧名以名殿也。” 〔五〕汉书景纪注引应劭曰:“谥法:布义行刚曰景。” 〔六〕太平寰宇记二五引汉旧仪补注:“南陵,即文帝薄太后葬之所,亦谓南霸陵,因置县以奉陵寝。” 〔七〕“宜因”,拾补云:“钱疑倒。” 〔八〕“事少”,拾补云:“亦倒。” 〔九〕汉书文纪注引应劭曰:“古者,天子耕籍田千亩,为天下先。籍者,帝王典籍之常也。” 〔一0〕拾补云:“耕衍。” 〔一一〕姜宸英湛园未定一黄老论:“汉自曹参为齐相,奉盖公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其后相汉,遂遵其术,以治天下,一时上下化之。及于再世,文帝为天子,窦太后为天下母,一切所以为治,无不本于黄、老,极其效,至于移风易俗,民气素朴,海内刑措,而石奋、汲黯、直不疑、司马谈、田叔、王生、乐钜公、刘辟疆父子之徒,所以修身齐家、治官莅民者,非黄、老无法也。” 〔一二〕苟读如“苟完苟美”之“苟”。 〔一三〕史记礼书:“孝文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孝文好道家之言,以为繁礼饰貌,无益于治。” 〔一四〕文选出自蓟北门行注,宋本及集注本引无“数”字。 〔一五〕后汉书桓纪注引汉官仪:“秦郡有尉一人,典兵禁,捕盗贼,景帝更名都尉,建武十年省,惟边郡置都尉及属国都尉。史记匈奴传:“汉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骑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集解引徐广注“都尉卬”曰:“姓孙,其子单封为瓶侯。白丁反。”汉书冯唐传:“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 〔一六〕文选西京赋薛综注:“应劭曰:甘泉,在冯翊云阳县。” 〔一七〕汉书高纪下注引应劭曰:“材官,有材力者。”后汉书光武纪注引汉官仪:“高祖命天下郡国选能引关蹶张、材力武猛者,以为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常以立秋后,讲诣课试,各有员数。平地用车骑,山阻用材官,水泉用楼船。”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而去。于是汉使三将军军屯北地,代屯句注,赵屯飞狐口,缘边亦各坚守,以备胡寇。又置三将军军长安西细柳、渭北棘门、霸上以备胡。胡骑入代句注,边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汉兵至边,匈奴亦去远塞,汉兵亦罢。”案又置之三将军,谓周亚夫、徐厉、刘礼也。 〔一八〕史记孝文本纪:“夫久结难连兵,中外之国,将何以自宁。”盐铁论和亲篇:“兵连而不息。” 〔一九〕“骆驿”,大德本如此作,朱藏元本以下各本俱作“络绎”。 〔二0〕拾补:“钱云:谷衍。”器案:据下文,当衍“岁”字。 〔二一〕汉书哀纪注引应劭曰:“诸以材技征召,未有正官,故曰待诏。” 〔二二〕汉书元纪注引应劭曰:“谥法:行义悦民曰元。” 〔二三〕汉书景纪注引应劭曰:“始取天下者为祖,高帝称高祖是也;始治天下者为宗,文帝称太宗是也。” 〔二四〕汉书文纪赞:“断狱数百,几至措刑,呜呼仁哉。”应劭曰:“措,置也,民不犯法,无所刑也。”又贾捐之传作“断狱数百,民赋四十”。 〔二五〕汉书宣纪注引应劭曰:“以先者地震,山崩水出,于是改年曰地节,欲令地得其节。” 〔二六〕文选谢宣远张子房诗注:“京房易飞候曰:凡日蚀皆于晦朔,不于晦朔蚀者名曰薄。” 〔二七〕拾补云:“当指淮南、吴、楚。” 〔二八〕何本“佐”作“助”,臆改。 〔二九〕汉书文纪:“后元年春三月诏曰: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器案:应氏此文与此当出一诏,而汉书为详,当取以参证。 〔三0〕大德本“似”误作“以”。 〔三一〕拾补曰:“钱、孙皆云:太当作中。” 〔三二〕“耶”,拾补云:“疑耳。”拾补识语曰:“耶、也通。”易系辞上:“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三三〕史记冯唐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