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一家三口 (第1/2页)
出汴梁向北三十余里就是黄河,连接官道的渡河大桥叫陈桥。在黄河北岸的官道旁,有座驿馆叫陈桥驿。 这地方就是大宋的起点。 八十年前,宋太祖就是在这里,黄袍加身之后,率兵回京,从孤儿寡母手中夺来龙椅,开辟了赵宋王朝。 李墨一行来到黄河岸边,特意步行过桥,欣赏桥下滔滔河水。 没想到,赵清竟然晕水。本来兴高彩烈的想看黄河大鲤鱼,结果刚瞅了几眼就头重脚轻差点跌倒。 大呼小叫一番,顺理成章的被李墨背着过桥。 趴在李墨背上,胆气也壮了,头也不晕了,还和明心挤眉弄眼各种玩闹。 明心表示并不羡慕,以前师傅经常背他的,现在他已经是小小男子汉,不用再让师傅背,就把师傅让给姑姑吧。 赵祯的车队紧赶慢赶,追到黄河边的时候,正好看到这“一家三口”说说笑笑过桥的情景。 赵祯心里直犯酸,可他识相的没去凑热闹。皇叔教训的对,反正妹子迟早是李家的,人家怎么过日子是人家的事,做为娘家哥哥,默默祝福就对了,多嘴多舌的让人讨厌。 委曲的赵祯等到人家过桥,自己才重回马车。他一点都不想看黄河,他也晕水,可是没人背他。就算有人肯背他也不愿意,天这么热,不嫌腻歪吗?! 赵祯慢悠悠过了桥,李家车队早在驿馆旁的树林搭好了营地。 凑近一看,帐篷骨架都是精钢打造,篷布也是不曾见过的材料。外层白的反光,内层却是黑的遮荫。 再看帐篷选址和规制,处处都显得用心。既遮荫,又通风。左边有树林,右边有河流。进退有据,攻守兼备。 一进帐篷荫凉处,过堂风把这炎炎的暑气都吹散了。远远的嗅到一股烤rou香味,还没凑近就听到赵清毫不遮掩的笑声。 赵祯很是感慨,皇妹自从康复之后,性子都变的开朗了。可惜她的笑声多半只给李墨听,自己这个亲哥也是偶尔沾光。 果然,赵祯走近烧烤位时,赵清的笑声立马就消失了,还非常刻意的冲他翻了个白眼。 王诚对营地风格很熟悉,赶紧找凳子给赵祯。又凑近烧烤架,让玩的正嗨的明心,把烤好的串拿几个,给赵祯尝尝。 赵祯尝到儿子烤的串,美的能乐出鼻涕泡,笑的那叫一个灿烂。 话说老赵家几代帝王,能吃上儿子亲手烤rou的,这是头一份吧?啊哈哈。 自家妹子那几个白眼,瞧着还蛮有意思的。 其乐融融的吃了顿烧烤,看看日头正热,就让众人分头去帐篷午休,李墨自己留在外面等人。 星期五一直监控着四周环境,刚刚通知李墨,范宽和杜密带着一队人,刚刚上桥。 半个小时后,无忧过来汇报:“师叔,前天那两个官儿来了,说是有要事找师叔商量。” 带到帐篷荫凉处,除了范、杜二人,还有个五十左右,留着山羊胡的官员。 “下官三司户部判官郑戬,见过靖海侯。” 李墨懒的起身,挥挥手:“荒郊野外的,不必多礼,随便坐!无忧,给几位客人取凉茶解渴。” 凉茶是李墨亲手配制的“二十四味”,最适合消暑解渴,还不伤人。 郑戬留意到,不但自己三人有份,连那些随从跟班也人人不落,甚至连马也被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