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6章 下代机,叫换换汤 (第2/4页)
> 第二件事,就是保持捐赠,不要搞其他动作。 好吧,这件事儿,把这厮给憋得不轻啊! 这算不算好心办瞎事儿?应该不算,但他忘了当下的环境。 捆绑似的激励,就已经出格了。 也不想想,本来分配的人就少。邢宝华还无耻地花钱抢人,人家能愿意吗? 要不是为了快速发展,邢宝华才不愿意出此下策。等过两年人才多了,多的你们都不敢收。 这些坐办公室的人更没见过人才市场那种人山人海的场面吧!低于专科的学生都不好意思进场。 在学校学的专业和工作都不对口? 管那些干吗?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还想对口专业? 能找到对口专业的都寥寥无几,是幸运的。 邢宝华看过某音的一个视频,有个泥瓦工吐槽地说道:好不容易家里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来。结果跑工地上当瓦工,看看干的活,墙都垒歪了。 不是说大学生不值钱了,只剩说大学生多了,过剩下导致企业在用人上门槛也提高了。 还有一个就是找到合适的工作后,他们干得并不舒心。但为了生活,不得不去做一些跨行业的工作,和高低贵贱没关系。 如果坐单位上班,可能两三千,但去工地干瓦工,可能一天三百块。 硕士毕业的,临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也是干外卖去了吗? 起码一个月五六千是有保障的。 邢宝华抢不到人就愁。那么还有一个办法,那就高薪聘请老外了。 第一步,请几个专业学术方面的老外过来任教,先把教学这一块搞好。 这就是民办学校在师资力量欠缺很多。民办教师,只能从社会上聘请,G家目前还不给这些民办教师编制的。 导致邢宝华技术学院,一直吊儿郎当的。他只能从厂里现有的技术员调过去讲几节课带学生。 现在有钱,要重视起这一块来。 学校是自己的,学生每一届毕业,起码好几百人,大多数会进他的工厂工作。 现在每年给他的分配来的学生才几十名大学生!不管是科研上还是车间,都欠缺得太多岗位。 而且工厂正在超高速的发展,想刹车都来不及的那种,如果人跟不上,后期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重重矛盾会产生。 没人才的时候,矬子里选将军,人家爬到中层领导岗位了,你来个大学生实习完了,怎么安排职务? 总不能为了个人才去把没啥学历的人给替换下来吧!有错和正常的升职调动无所谓。 但人为的调动,矛盾会越赞越多。 人家那些分配来的学生,好不容易熬出来了,再没有个合适的位置,人心就凉了。 最让邢宝华头疼的,就是目前还没有个人事科。 这个职位目前来说,还不是很重要,等过两年才体现出价值来。 现在随便一两个有文化的人就能干,无非就是职工入职,写写材料档案啥的。 目前人事那边就五个小姑娘在支撑着。 职能就是办理入职,整理单子什么,讲解福利待遇啥的。 这几个小姑娘也是培训了三个月的电脑知识,才会用电脑办公。 慢慢地邢宝华就会给所有的办公人员全部电子化。 机械厂拿到邢宝华台式机机箱订单,数量不多才一百台。 设计图纸是邢宝华晚上回家交给邢爸的。 加上老爷子分管着销售部门,算是增加点业绩,别看量小,这是样品机。 靠这些东西去广交会拉订单用的。 机械厂销售上拿到订单,就开始私下埋怨了,怎么才给一百台的量,这不是恶心人吗? 最后计算出成本来,几块铁皮和支架都不值什么钱。6块钱的成本,最后提高一倍成了16块钱一台机箱。 就算一百台,才多钱? 真正开动机器,都不够三五个小时的。 所以为了给众多工人找点活,大型机器不开了。人工裁剪,钻孔,焊接。 几个小时的活,愣是整个三五天完成。 很多人不理解,邢宝华为何给他老子这么点订单。开那么大的厂,不来几个大单子,小单子够塞牙缝的吗? 很多人就是只看到表面,没看到深处,邢宝华帮机械厂弄了多少订单了? 邢爸听到不少埋怨声,心里也窝火。当初儿子说,这是样机。等他车间盖好了再上量产。 这些造大型设备的,动不动就是几百万,上千万的设备,现在订单几乎没有了,小单子又看不上,还埋怨?这都是惯的。 没看到厂长对计算器和手表这种小玩意都造,何况更便宜的机箱了。 后面还有键盘的单子,邢爸还没交给第五车间。 去李厂长那边商量一下,邢宝华年前给的缩减截留计划。李厂长这边要是同意并且支持,那就下通知,烧起第一把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