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2章 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等着就行! (第1/3页)
这时代的捣鼓数码摄影机就是个笑话。 就拿最普通的35毫米胶片来讲,换算成分辨率最少也在1500万左右。受胶片银盐的影响,质量还不一样,质量好的胶片基本都在两千万以上像素。 数码相机最少在30万像素上才能将就能看,甚至能在家用的打印机设备上打出来。 邢宝华穿之前,主流手机所带的像头像素也就2000-3000万左右。当然也有号称6000万1亿像素。那是好几个摄像头叠加起来一起算的,单个摄像头没超过1亿像素。 一亿像素什么概念,如同在千米之外拍个正在进行赛事的体育场,放大后能逐个看到每个观众的脸,而不失帧幅。 平常2000万的像素就拍的很清楚。可家庭打印设备就达不到效果。 这是八十年代末,最关键的是储存。 电子光感元件,凭借现在技术能做出来2000万像素的核心设备来。但体积庞大,耗电量也大。 关键是,你还得给这玩意配一个硬盘阵列柜。 邢宝华研发的是民用设备,主旨讲求的是小巧灵活方便好用。 哪有越造越大的。 实验室的镜头能达到10w像素。虽然是试验品,要录制视频一分钟差不多在2.8m左右。 这还是通过技术压缩形成的压缩版视频,放在显示屏上只能凑合着看。 当监控就算了,实在太费眼。 数码相机虽然研发,想要实现唯独硬件跟不上,但总不能停下来。 所以还是让邢宝华想出一个暂时盈利的办法。 再不借助大型储存设备可以在线视频的解码设备,10w像素够用。想当年在网吧的摄像头,也是一团黑影将就着过来的。 反正就是那个意思,连卡带不清晰,就这么一步一步挺过来,那时吐槽都没地方吐。 邢宝华这东西研发出来是给公司级开会用的视频会议。 这东西不会生产很多,只是增加他产品项目录。 产品出来好用吗?肯定不好用,受网速限制,卡不死你。 只能让企业加大网速,或者内部局域用。为此,邢宝华让人专门编写和解决各种协议问题。 在现有的56K网速下怎么解决流畅问题,只能不断压缩视频。这不光对网速有要求,还有现存有要求。 专门给这种会议级的视频硬件配设备来解决。 再一个可视电话门铃。 大门外一个摄像头,一个对话器。屋里就是对话器和显示器。这玩意对硬件要求不高,不需要储存,就相当一个猫眼作用。 显示器,邢宝华准备两种,一种是7英寸的荧光屏显示器,一个是7英寸的液晶显示器。 有啥不同,就是价格不同。 由于彩色的液晶还没完全研发出来,只能上黑白的。 一想别搞那么麻烦了,全都两种型号都用黑白的,这样一来也方便一些。 最后一个就是监控系统。 10w像素就先别拿出来了,但可以预研下一代,比如说30w是可以上市。 关键是录制设备,现在的监控设备是盒带,录像机模式。 机器贵,盒带也贵,一盘盒带也就能录制1小时左右。按照目前盒带的批发价大概在50-60元左右。 这样算下来盒带的成本也高,虽然百多盘带着可以做48小时或72小时循环,毕竟时间短。 而邢宝华想出来的是Vcd刻录设备。 索尼和松下不是出了多盘系统的cd机吗?就用那种多盘技术,来放置光盘。V之间。由于技术原因,写入很麻烦,只能在设备上读取文件。 不能和硬盘似的随意的更改删写。所以一次写录后,基本不会更改了。 借用这种原理,邢宝华直接让视频烧录进去,需要时拿出来播放就行。 一盘光碟根据视频格式的大小可以录制600分钟左右,也就10个小时左右。 但光盘比录像带便宜多了,一个周期下来,光盘擦除后,还可以二次写入,最多能写个三四次,这盘因为摩擦划痕会损坏。 如果是企业级,多摄像头,还是光盘合算。 所以,Vcd级的监控系统也进入研发项目中。 邢宝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