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6章 我不是伯乐 (第1/2页)
陈方圆在唱歌上的成就,目前,林阳是最清楚的那个人。 他之所以要提出给她写新歌,就是想提前帮她一把,当然了,这里面也有给朱玲拉人脉的成分。 朱玲刚入北影厂,将来还要在这里工作,影视圈的那些事,林阳多多少少还是清楚一些,为了一部戏,一个角色,勾心斗角的事是屡见不鲜。 顺水推舟、成人之美的事,多做一件也没有什么,林阳既然答应了,那么肯定不会失言的。 《校园的早晨》这首歌的歌词,是诗人高风1981年在辽宁大学晨练时,看到学生们勤奋晨读的景象深为所动,于是写成了一首小诗。 后来,作曲家谷绛芬随后为其进行了谱曲。 眼下是1980年的夏天,高风还不知道是否去了东北。 写好《校园的早晨》时,林阳意犹未尽,一时手痒就停不下来了,他一口气又将《大海啊故乡》、《我的中国心》写在了纸上。 《校园的早晨》林阳交给了陈方圆,并且还将她引荐给了王琨,同时,林阳还把《大海啊故乡》给了王琨。 “王老师,这首歌你看看,如果合适的话,就找人试一试?” “林阳,你果然给了我惊喜,好,我马上就安排,在正式演出之前,我请你亲自观看效果,怎么样?” “王老师,你认为可以就行了,我就不用去了?” “这不行,你是词曲作者,必须要得到你的认同才行,咱们就这样说定了?” 王琨说罢,就和陈方圆一起走了。 一转眼,就到了开学的日子,林阳想不到,在开学的第一天,就有女人来找他了。 “你就是林阳吧?” “是啊?你有事吗?” “我是央广电台的编辑叶永梅,来找你说件事?” “哦,你好,什么事?” 林阳觉得有些奇怪,自己虽然也去过央广电台,可并不认识这个女编辑,上一次在那里仅仅是认识了邱佩泞。 “咱们去那边说,这里人多不方便?” 叶永梅指了指不远处的树下。 “好,咱们走吧!” “林阳,事情是这样的……” 听叶永梅说清楚来意后,林阳知道这件事麻烦了,自己就算是不答应也不行了。 原来,他在《十月》杂志上发表的小说《牧马人》,被王伟国推荐给了叶永梅。 至于他们两个人是如何认识的,叶永梅也向林阳说明了,她当年曾经在陕西下乡、插队,那个时候与王伟国就认识了。 今年春天,王伟国来京城修改、发表他的小说,在公共汽车上偶然与叶永梅相遇了,在交谈的过程中,就提到了林阳和他的小说。 之后,叶永梅特意找到了那期《十月》杂志,看完了这部小说,因此,决定来见林阳说这件事。 “叶老师,我实话实说,这部小说已经被北影厂确定要拍摄成电影,现在,你们想在《长篇小说连播》栏目里播出,我也不知道好不好?” 林阳的意思非常简单,就是担心对电影拍摄有不利的影响。 八十年代初,在电视机还没有真正普及到每一家的时候,广播电台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十分巨大。 特别是这个《长篇小说连播》栏目,林阳深知它的威力,每天中午十二点半开始,半个小时的时间,却能够传播到全国的每个角落。 “这样吧!叶老师,我今天开学,还要忙着迎接新同学,我考虑、考虑,明天去电台找你说这件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