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94 重逢如陌路 (第2/2页)
没什么特别的。 二人最终被引进一间雅致的厢房里。 茶水上来了,端午识茶,闻到一股特殊的清香。 好奇地尝了一口,那甘泉甘冽甜美,端午知道必是取了冬梅上的雪,存放于土罐里,埋在梅花树下泥土给盖上了,至少两年才得的香味。 知府大人竟然用这么好的茶来招待他们,看来,知府大人绝对不会是敌人。 端午稍微宽了宽心。 果然,走进来的是一个,穿着绿色官服,别着皂色腰带的高大中年男子,微胖的脸庞,强壮的身躯,剑眉下的眼睛,露着精光,可却没有杀气,面相还是善的。 倪重阳行礼,知府大人上前亲自扶起倪重阳,紧紧握着他的手不放开,喃喃着:“倪神医,我盼你很久了。” 倪重阳低头:“不敢。” “这位就是你夫人?”知府大人也很有礼貌的对杨端午拱了拱手。 杨端午也回礼:“见过知府大人。” “都坐。” 然后大家坐下,聊了下家常。 这是金陵人的习惯,在聊正事以前,都是聊家常,活跃下气氛。 “不知两位现在住何处?”知府大人问。 倪重阳和杨端午对视一眼,终归没有说出实话,“不过是一家小客栈罢了。” “既然是小客栈,不如搬到我宅子里住?至少,服侍的也周全些。” “可是我们这次,是有求而来,不方便久留的。”倪重阳很是感动。 “书信我看了,林家和谢家的事我都听说了,既然连林老爷都要我好好照顾你们,我不能不给他一个面子。不如这样吧,你们想要低调,那我就不派人来接,你们明日自己来这里,我今天就给你们安排好房间。”知府大人执意如此。 杨端午想想,知府大人虽然很是热情,可还是不熟悉,况且住在府上不方便打听她爹爹的事,便笑道:“知府大人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可是我们很快就要离开的,还过来叨绕大人实在是不妥。” 知府大人眼色黯淡下来,“既然如此,我也不勉强。不过你们说有事求我,何不说来听听。只要是本官办得到的,本官一定尽力帮忙。” 倪重阳看了一眼奴婢,知府大人于是让下人们都退出去。 “我们是希望得到知府大人的庇护,谢家人要对我们赶尽杀绝。”倪重阳然后说。 杨端午补充了在清河县,谢家人对他们所做的事。 知府大人听了,皱眉恨恨的说;:“谢家人太可恶,你们放心,你们需要什么庇护,只管提出来,我和谢家这几年也都没有走动,估计日后也不需要再走动了。” “若是如此,在下非常感谢知府大人。在下只想要知府大人派人去查一查谢家所做的恶事,为小的一家求个公道。”倪重阳说。 没想到知府大人答应得够爽快:“当然可以,清河县也是我管辖之地,岂容谢家商绅胡作非为。你放心,明日我就派人去责令当地的县令,让他一定好好调查。” 倪重阳说:“清河县县令只怕和谢家人,也是官官相护的。” 可杨端午说:“那么多谢知府大人了。” 倪重阳看了杨端午一眼,见她脸上甚是笃定,就沉默了。 三个人又聊了些家常,然后知府大人派人把倪重阳和杨端午送出去,临走时,知府大人还送了他的令牌给倪重阳,“倪公子,这块令牌,可以保证你在金陵城不受一半的人的sao扰和欺压,这也是我答应给你的庇护。” 倪重阳愣住了:“这如何使得?令牌乃是知府大人实行权力的,我何德何能,怎么——” “你拿着吧。本官相信你,本官也从来不会看错人。你若是和本官处的久了,自然就会知道了。”知府大人说。 倪重阳和杨端午于是走了。 此时,冬日的太阳慢慢的露出脸,一层薄雾笼罩在清河县城上,让太阳也显得不是那么刺眼。 早起的商贩,已经开了门,炉子上冒出的热气,在冬日里更显得温暖。粥的大饼是清河县人最喜欢的早点,或在家里吃,或在外面吃。 辰时,寂静一宿的县城内便又开始可了一日的喧嚣,因为是个小县城,街坊邻居也都彼此熟络,平日的清晨,常常能在耳畔听到熟悉的问候声。 早饭之后,人们开始为一天的生计忙碌,大部分人条件都差不多,虽然辛苦,但脸上也还总是挂着笑容。 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私塾里传出的朗朗的读书声。 人们偶尔路过,都会被里面传出的醉人的声音所吸引,虽然听不懂什么之乎者也,但每一位孩童,都承载了一个家庭的希望! 清河县令也常常来私塾走访,希望以后能从这些孩童中,走出来一位权臣。 多少人,为了能够金榜提名,苦读诗书十余载,却换不得一官半职。 徐春玲身着碎花细布麻裙,提着一篮子花布,来学堂门口坐着。 今天她的亲生儿子倪越正式从学堂出来了,因为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倪越决定不再浪费这个钱给他上学了。 徐春玲本来是不同意的,在她眼中,她儿子花掉的就不是钱,那是应该给的。可倪鹏这次态度很坚决。 徐春玲怀疑又是何湘捷在倪鹏面前煽风点火,要不然,容易心软的倪鹏,她只要掉下几滴眼泪就能解决的事,怎么这次却是不好搞定了? 一个男人,若是身边有两个女人,反而比一个时候更不优柔寡断了。因为他的心会产生偏差,这个偏差会让他更加坚决。 “要是那个贱女人死了就好了。”徐春玲天天都恨不得何湘捷死的。 她曾经在木偶上刺针,以此希望何湘捷死,可谁知那办法一点用都没有,何湘捷越来越健壮,反而是她,得了重病,要不是倪重阳治好了她的病,只怕她早死了。 所以从此,她不敢随便诅咒别人,害怕得了天谴。 这时,倪越背着布包走了出来,看到徐春玲,低垂着头,不说话。 “越儿,怎么垂头丧气的,男子汉哪里跌倒了再在哪里起来。不就是不念书吗?怕什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看那些读书的也没几个是好下场,兴许你不读了还是好事呢。”徐春玲搂着倪越的头,说着说着竟然哽咽了。倪越不敢看徐春玲的眼睛。 自从八岁开始,他就呆在这里念书了,不管成绩如何,徐春玲都会说服倪鹏花钱给他读书,可他实在是对念书考试没什么兴趣。 今年,他二十岁了。 及冠之年,他终于可以不再读书,在这个家,他很爱他的母亲,可是却很憎恨他的爹爹倪鹏和二娘何湘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