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二一章:拿我当外人 (第1/2页)
离开三海,王运直接往玄武门而去,他准备从东侧的兴安门出宫,走南边弯弯绕绕的太麻烦。 王运来到内重门,守门将领看到是王运,立马开门迎了进去。 罗士信已经述职,左右屯卫里面也有王运的不少老部下,北衙禁军、左右屯卫、元从都是一个东西。 而且王运这是出宫嘛,所以很简单,要是进宫,李建成、李世民都得搜寻一番。 “见过晋王殿下,不知是否需要末将告知剡国公?” “不用了,本王出宫回府,好好值守吧。” “诺。” 王运出了宫以后直接回了府,休息洗漱了一下饭都没心情吃,斜躺在榻上开始思索今天的事。 至于李建成和李世民那边,明日再去,他今天需要缓缓。 今天李渊这一关算是过了,想让自己顶替李世民的心思算是暂时按下去了。 至于暂时的说法,谁也保不准李渊被李世民气到以后会不会再找自己,诏书一下,你还不得不听命。 至于李建成好说,直接不理他就行,真要给我以表兄身份拿大,那我就让你试试表弟有什么本事。 我这人吃软不吃硬,吃真诚不吃虚伪。 现在的情况很明了,李渊让李世民去打王世充,李世民提了条件,李渊很生气,李建成肯定也是很生气,估计心里还很慌。 因为今天看李渊那情况,找他来发泄情绪显然就是没有拒绝李世民,而没有拒绝,你说李建成慌不慌。 其实他根本就没必要慌,李渊心里一直都是嫡长子继承,只不过他没有绝了李世民的希望而已。 不知不觉,自己成了这其中的关键人物,李渊想用自己来压李世民,李建成估计也想拉拢自己,让自己支持他。 说个实话,王运是个很怕麻烦的人,但并不是你怕麻烦,麻烦就不会找上门。 就现在这情况,日后王运逃不过去的,就算是跑到了城外,小麻烦能够躲过去,但是大麻烦不可能的事。 而王运现在的心里想法是,能避免的就避免,避免不了的直接上就是。 所以说关键点来了,得增强实力,自己手下的人都是新晋将领,加上河东河北和太原王氏,势力的数量不用担心。 数量方面的牌已经够了,但质量不行,这是政斗、政变,虽然历史上李世民动了兵,但大局面依旧是政变。 而政变的发生,正常情况也只会维持在长安城这个漩涡中心。 所以想要上牌桌,让自己有自主权,不被李渊随意cao持,那么就要寻找自己的大小王和四个二。 王运自己就是大王,小王、四个二这些,王运把目光放在了老臣、宗室上面。 老臣他放在了刘弘基、宇文士及、萧瑀、陈叔达上面。 这四个人能拉拢,而且实力很强大,不是大将军就是宰相。 刘弘基和宇文士及是亲李世民的,武将嘛。 而且他俩和自己的关系还不错。 前者是已经算是功成名就的人物,而功成名就就意味着怕风险,对于从龙之功的欲望会低一些。 而宇文士及自己对他有恩,不要小看他老哥的头颅,宇文化及那绝对是人厌狗憎的人物。 因为他是个弑君者,大家都在喊着隋朝正统。 而后两者就不说了,一个前陈皇室,一个兰陵萧氏,王运抛出橄榄枝他们没有拒绝的理由。 而且他们要比刘弘基更加的功成名就,他们还代表着身后的世家,没必要承担风险,稳稳的中立,情况明了的时候站队支持就行。 至于其他的裴寂、封德彝、李纲、以及还在窦建德哪儿的裴矩,那不是李渊的亲信就是李建成的人。 最让王运不喜欢的是这个封德彝,这老东西是李渊的亲信,明面是李世民的天策府属官,实则暗地里支持着李建成。 最主要的是还真让他混出头了,虽然贞观元年死了,但贞观十七年阴持两端之事才暴露,把李世民气的不行。 老臣里有这么四个人就够了,这四个人每一个都是举足重轻的人物,有合适的再加一两个,太多也不好。 而宗室方面,王运看好的人分别是李秀宁、李孝恭和李神通。 李秀宁再不多说,和平主义者,而且有自己在不缺战事,拉拢了她就相当于拉拢了柴绍,又一个大将军。 李孝恭其实也不用多说,大江以南半壁江山不是开玩笑的,虽然他的势力在外面,但是跺跺脚大唐朝堂抖三抖还是没问题的。 后面肯定会被李渊叫回长安,但是他的势力还在,王运还准备拉拢南边世家来着。 而李神通其实是个最关键的人物,他是宗正卿,他就代表了李唐的宗室。 宗室的人,比上面四个更好拉拢,因为他们更想要中立。 宗室是什么,宗室就是皇亲国戚,李唐不亡,荣华富贵是不缺的,所以他们最需要的是安稳,谁上位对他们来说都没差别。 而把这些人拉上战车以后,就有足够的实力上牌桌,你李渊依旧可以拿捏我,但是不能轻松拿捏。 至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