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三圣地 (第2/2页)
忌这家伙一样了。 看着孙无忌蹲在河边仔细清洗脸上和身上残留的草灰,吴缺摇了摇头。 这家伙好不容易有点爷们儿样了,就这么被他洗没了。 “那个光头,是你什么人?”看着梳洗干净的孙无忌走了过来,吴缺吐出嘴里嚼着一根不知道从哪儿拔来的甜草根。 “算是我家老头的狐朋狗友吧。”孙无忌摊了摊手:“按老头那边的辈分,我得叫他师伯。” 狐朋狗友……吴缺乐了。 他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儿,还是大伙儿说起孙无忌那些一起花天酒地的同伙。 没承想现在竟被孙无忌用来形容他老子的朋友。 “那个光头是雍和寺的?” 随着夜叉棍法修习日久,吴缺越来越感受到雍和寺的强大。 不愧是天下三大修行圣地之一,仅一个入门棍术,就如此有门道。 他一直十分好奇,雍和寺的那些体修高手会有多厉害。 “对,他是雍和寺了字辈的弟子,应该有转元境初阶实力。”孙无忌毫不顾忌形象地伸了个懒腰,竟是和吴缺一样的疲沓样。 “转元境初阶?”看到孙无忌竟也学着自己,直接靠着树席地而坐,吴缺登时一愣,不过心中却有些欢喜,仿佛两人的距离也如此刻这般拉近了不少。 “你也别小瞧他。虽然他实力在了字辈中算不得出众,但经常替寺里处理一些外事,也算是人脉广布,名声在外,不可小觑。” 不知道了净和尚听到不会修行的孙无忌竟如此评价他,应该是高兴还是愤怒。 “不是……转元境……是什么?”如之前的神识激活一般,吴缺发现孙无忌又提到一个自己完全没听说过的词汇。 “转元境……”看着吴缺瞪大了眼睛盯着自己,孙无忌终于反应过来。 他又追问了吴缺几个问题,终于确定,吴缺居然对于修行全无概念。 这家伙是怎么学会那么厉害的控火符术的? 难不成他就是来自传说中那些不问世事的隐世修行家族?
孙无忌没有多想,从三圣地说起,简明扼要地跟吴缺普及了些修行常识。 天下有三大最顶尖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修行门派,被称为修行三圣地。 即体修为主的雍和寺,剑修为主的蓬莱阁,以及符修为主的天符宗。 其他大大小小的修行门派或家族,基本上皆奉三圣地为尊。 虽然三圣的修行体系不一,但毕竟这三家打交道已有千余载,早已形成了一套成为三派共识的修行境界划分法。 按照对元力的掌握和运用境界的不同,修者实力从低到高,依次可分为培元境、炼元境、转元境、混元境四大境界。 从炼元境开始,每个境界又会细分为初阶、中阶和后阶三个不同层次。 具体来说,不管是体修、剑修还是符修,修行之初都要吸纳天地间的元气入体。 三大体系的区别在于引元入体的方式不同。 体修融合元气于血rou,剑修储藏元气于丹田,而符修塑形元气于神识海。 只要引元入体成功,便意味着跨入修行的门槛,进入修行的第一重境界培元境。 按照孙无忌的说法,这是当下绝大多数修者所处的境界。 修者资质不一,在培元境吸纳入体的元力也会有差异。 资质越好,引元入体的效率便会越高,元力更纯粹,数量也更多些。 当直接吸纳入体内的元力到达修者极限时,便可尝试突破,将体内元力进一步炼化。 如剑修往往会尝试将元力凝结成丹,符修则将神识凝聚成符体,而体修则以锤炼出铜皮铁骨为门槛。 这一境界,即为炼元境。 孙无忌说这是修行的第一个大门槛,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没能跨入炼元境。 除了与修者的资质、术法有关,也考验着修者的悟性甚至境遇。 至于再往上的转元境和混元境,孙无忌毕竟对修行不感兴趣,没有详细了解过,一时也没法跟吴缺解释清楚。 虽然只是最基础的修行常识,却听得吴缺津津有味。 不过最令吴缺惊讶的是,他自小便跟着刘阿柔去烧香拜佛逛庙会的药王庙,背后竟然还藏着一个修行门派药王门。 世人只知道药王庙,但在修行界,药王门却是最顶级的医道药术门派。 这药王门与雍和寺同气连枝,两派弟子以师兄弟相论。 而吴缺此前认知中的大势力千金门,只是药王门的俗世势力之一。 不过凭着这层关系,千金门孙家便是名正言顺的佛门俗家弟子。 孙无忌称呼了净和尚为师伯,也正是源于此。 知道了净和尚的身份后,吴缺反而越发地不解。 “那个光头为什么反对除掉王麻子?” “说到底,不过是利益二字。在他们眼中,王麻子只是杀人放火劫财掠货,并未触碰到他们的根本利益,但是若有人打着除暴安良的名义除去王麻子,那他们就不乐意了。” “为什么?佛门不是普度众生吗?” “他们连自己都度不了,普度个屁。”孙无忌竟爆起了粗口:“他们在乎的,只是普度众生这个权力,而不是结果。” “这权力有啥意义,能让世人尊重他们吗?” “他们这些所谓的修行圣地、豪门大族,自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掌控者,规则的制定者,因此不允许有跳出他们规则的做法。”孙无忌望向远方:“你且看吧,过些时日,便会有说法传出,王麻子是被佛祖他老人家收拾了,都是雍和寺的功劳。” 吴缺撇了撇嘴,他倒无所谓谁的功劳,只是孙无忌的说法,太颠覆他的认知。 他还想追问些什么,突然大地一阵晃动。 怎么又地震了…… 长在药王山下的吴缺早就对地震见怪不怪。 不过紧接着,令二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 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便见远处滚滚浓烟冲天而起。 而那个方向,正是二人不久前才离开的王麻子山寨的山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