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Sect. 291. 少康幽兰(1) (第1/2页)
下蔡。皇帝行在。玄武田系密谍乘黄向皇帝报告金陵的情况。 当初,李德明和王崇质回到金陵、向李璟转致了周帝的两份诏书之后,李璟曾经遣使奉表答诏,再次表达了自己对大周皇帝神威的叹服,以及请求停战、允许藩附的意思,又说还会再次派出使者,向皇帝“叙江河羡海之心,指葵藿向阳之意。”君贵看到自己的威慑产生了更大的效果,心中一度十分欢喜。 然而今日乘黄带来的消息,却让君贵皱起了眉头。 李德明被唐主斩首于市! 对于李德明得到这个下场的原因,田系密谍并不能了解得十分详细。他们寻获的信息是零碎的:李德明回朝后,向唐主盛称了皇帝的威德,又描述了自己亲眼所见的大周甲兵之盛;唐主听了李德明的话,面色很不好看—这可以理解为他对皇帝的畏服,也可以理解为他对李德明向着别人说话、“胳膊肘往外拐”的不悦和恼怒;劝唐主尽献江北之地的话,李德明也说了;金陵朝中很多大臣表示不相信李德明的吹嘘……这些持怀疑态度的大臣与李德明关系复杂:比如伪太傅宋齐丘讨厌李德明,曾经公开批评他轻佻、言过其实;伪枢密使陈觉、伪枢密副使李征古与李德明和孙晟都有很深的矛盾;伪左相冯延巳又与宋齐丘、李德明、孙晟等都不对付,在辩论降周大计的时候一直互相拆台;而陈觉、李征古等,曾经与王崇质私下会面良久…… 最后,还有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是王崇质在唐主面前给李德明下了一刀,说李德明在周营积极为周帝谋划如何取得江北土地,卖国求利。如果传言属实,显然就是这番进言断送了李德明的脑袋。 君贵站起身,负手在沙盘前徘徊良久。乘黄的视线紧紧追随着他的身影。唐主的两面三刀早在君贵的意料中:一面谦恭请和、上表称臣,一面却又加紧自固,迫不及待地肃清疑似亲周势力,若不这样,他就不是李伯玉了。 君贵忽然停步,向乘黄笑了一下:“朕放过去的钩,这么快就被他们给吐了,啊?” 乘黄笑着揖道:“陛下,不打紧的,江南伪朝廷里七嘴八舌不太平,吐了一个钩,咱们再放一个就是。” “是么?你也这样想?”君贵眼神一闪,对乘黄的应对感到惊喜,“朕且问你,目下他们李氏宗室里,伪皇弟、伪皇子一大堆,其中谁最有人望啊?”“这……最有人望……” “伪皇太弟李遂,据说深得唐主信任。唐主放着自己儿子不立,倒将他封了伪晋王,立为储君,太子东宫成了太弟东宫,是么?”李遂其实名字为李景遂,因郭周避讳“璟”字,对于唐主李璟改呼其字伯玉,对于唐主的兄弟景达、景遂等,便直接省掉“景”字了事。 “是。臣听说,唐主几个兄弟,当初在其父李昪灵柩前相约,要将大位在兄弟间相传。” “嘿嘿,好个兄弟友于的典范哪!……唐主的长子李弘冀也成年了,有这位红透朝廷的叔父在,他不能立为储君,倒封个伪燕王,塞到宣州、润州去镇守,不知这位王子可有什么不满的言行么?”君贵不承认李伯玉是皇帝,只肯当其是藩国看待,自然也就不承认李弘冀是皇子。所以他在话语中就给人家降了一级,只称其为王子。乘黄道:“这个嘛……臣倒没听说。据闻李弘冀一向沉默寡言,便心里有什么,人前也不露。” 君贵笑了起来:“沉默寡言好!有时候,不说话比说话里包含的意思要多得多。”乘黄也笑道:“陛下想是有了什么好主意了?” “如今朕遣吴越军正在攻打宣州、常州。宣州在李弘冀治下,常州离他的润州也不远,呵,不知王师的攻击,这位伪皇子扛得住扛不住?若扛得住,朕就再替他加点料。”乘黄兴奋起来,摩拳擦掌道:“陛下要加什么料?臣立马去加!” “着什么急!”君贵嗔道,“……唐主行大,对不对?行二的李迁死得早……李遂行三……下面还有个行四的李达,目下是江南伪兵马元帅,对么?”“是。不过臣听说,这李达并没有带过兵。” “嗯,没带过兵的兵马大元帅,仗打到家门口,也该带带兵了!”君贵露出了高深莫测的笑容,向乘黄道,“少时,你替朕给你十三师兄带道密旨回去。到时候他自会告诉你们,该如何往这盘好菜里添加好料……” 翌日,乘黄带着皇帝以编码写就的密旨返谕玄武系谍网,准备在南唐的宗室关系上挑拨离间,大做一篇文章。 东京大内。宝慈殿。皇后携司宫令、尚仪、司乐典乐等宫官,会同庐陵郡夫人秋木香、太常少卿冯吉、教坊使听取新度曲事,另有几名乐工捧各色乐器在场。 先瀛王之子冯吉,其时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沉迷纵情于艺乐的痴狂少年,而是一个容貌俊逸的中年人了。当然,这是他在圣人面前表现出的模样,私下里,他的俊逸更多显得是一种洒脱不羁,随心所欲。他嗜学,能诗,会赋,工草隶,擅琵琶,爱起舞,又好喝酒,颇有些名士风流。因为父亲的缘故,他早在后晋天福年间就出仕了。众人见了他的文采,都认为他将来能够掌制诰,他却不肯放弃伶人之艺,一再与中书舍人的空缺失之交臂而不以为意。冯瀛王生前曾经痛心地说过:这个儿子,官做到太常少卿也就到头了! 目下,冯吉的官职正是太常寺少卿。 冯吉酷爱音乐,接到圣人的教旨,正惬己意,自然踊跃欣然,立时就开始构思。无论日夜,也无论在官衙还是在府宅中,都见他蹙眉苦思,手里打着拍子,嘴里不停哼哼,但凡有了中意的想法,便立即记在纸上。故此,没几日他已将全曲大致度出,可以向圣人献上粗稿了。 当下行礼寒暄毕,冯吉向圣人细述了自己对于全曲的构思:仍以军乐为基调,以擂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