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Sect. 293. 扬州拉锯(1) (第1/2页)
时间进入了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在周师诡计百出的狂暴攻击中,寿春城和城中的军民仍旧顽强地存活着。 入春以来下了几场雨,河水的上涨加速了。下蔡与寿春之间的浮梁,已经被加长、加固了好几次,以追赶上河面拓宽的速度。寿春城墙外被排空了浮水的地域,由沙土麻袋垒砌出了越来越高的堤岸,以防止淮水和淝水回流。然而随着上游春汛的到来,两条河逐渐被重叠的工事夹峙,成了水面高于岸边地面、全靠堤岸阻隔的悬河。沙土麻袋的壁垒经不住越来越大的压力,河水开始从各处缝隙中往岸边的地面渗透。无数民夫夜以继日轮班守在堤岸处装土加固,并随时排查险情,拾遗堵漏。 天时难挡,形势越来越不利于王师了。 君贵每日除了到城下督战,还要过来视察堤岸。寿春城如同裹了千层生牛皮一般坚韧,攻之百端而不下,可是淮水的涨势却不等人。也许,熟知本地天象水文的刘仁赡熬到现在,正是期待这天然的水军冲走周师,帮助他们退敌呢。 君贵的眉头锁紧了。他连下三道命令,以侍卫亲军都帅李重进为庐、寿等州招讨使,以前邓州节度使侯章为寿州城下水寨都部署,以右卫大将军王璨副之。又以徐州节度使武行德为濠州城下行营都部署。 任命李重进,是因为君贵正在考虑再次分兵从陆路出击,将战线往淮南腹地更快速推进。 任命侯章,是因为其在连月的水寨攻伐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军功,这个差遣是对他的认可和奖赏,君贵以此激励他尽快攻克水寨,为拔城再添助力。 任命武行德,是因为君贵决定水路攻势不再等待拿下寿春,而要提前向淮水下游伸出一只脚了。 江宁府。受到强势献土压迫的南唐君臣群情激奋,不甘心就此认怂。于是,唐主一面对周帝阳奉阴违、虚与委蛇,一面调兵遣将,在各线发起了反攻。 东线,继柴克宏、陆孟俊反攻并夺回常州之后,唐主遣陆孟俊率部向泰州进发。 中线,应柴克宏之请,派他领兵去救寿州。 西线,以齐王李景达为主帅,以枢密使陈觉为监军使,又从治域招募到许文稹、陈德诚、郑彦华、林仁肇等人为将,准备过江抗周。 关于将陈觉派给李景达做监军这件事,中书舍人韩熙载上书表示了反对。他认为“信莫信于亲王,重莫重于元帅”,既然将应援的重任交给了这位皇四弟,就要彻底信任他,何必再派个人牵掣呢?韩熙载原是李榖旧友,年轻时与李榖相约各奔前途,看谁更有造化,于是过江仕唐。李榖如今被郭周倚为重臣,韩熙载在南唐却颇不得志,连邀约友人夜宴散愁都被人画了图去向唐主汇报。故此,他的谏言在唐主那里的分量也就可想而知。 韩熙载的进言在外人面前暴露出唐宗室内部的关系微妙。唐主一向标榜亲爱友于,对自己的两个兄弟不吝封赏。他封自己的三弟景遂做了皇太弟,封四弟景达做了兵马大元帅,谁都觉得他对他们信任颇深。如今临到交付大事之际,他却突然派出监军牵掣,前后态度自相矛盾,这是为什么呢? 南唐朝野上下猜议纷纷。他们都知道陈觉及其同党曾在唐主跟前说了很多话。想来,以陈觉为监军,自然是他们枢臣间勾心斗角的结果。谁也没有去想,在这件事的背后,有没有别的什么势力在别具用心地怂恿和利用。 下蔡。皇帝行宫。这一天,大周皇帝郭荣接到了三份奏表。 第一份来自京师大梁。宗正寺奏报,孙昭容于日前诞下一名皇子,母子平安。与此表一同到来的,是皇后的手书。皇后首先恭贺皇帝又做了父亲,并对大周皇室再添麟儿表达了自己的欣喜之情,然后又请皇帝在戎机倥偬间抽空为新生儿赐名,以保佑皇家子嗣福寿绵长。 君贵对这个消息感到欣喜,翻着书斟酌半晌,写下一个名字命寄回皇后:宗让。 另两份奏表则带来了让人情绪完全相反的内容。 其中一份是府州节度使折德扆所上,汇报麟州杨重训再次叛周返汉。杨重训不是第一次叛周。当初,火山王杨弘信在高平之战后放弃了太原,归附汴梁。火山王病故后,其次子杨重训却投回刘崇怀抱。今年初,因不敌西羌党项人入侵,他向府州求援,于是重回大周怀抱。没想到刚刚把羌人赶跑才一两个月,他就又转回太原那边了!君贵恼火地将奏表摔到几案上:“二十岁的小子,心志难定,学什么不好,非学着做一个反复小人!”不过目下,边境上的麟州小城无关大局,他也无暇深究,答诏命折德扆小心监视就是。 另一份奏表来自东线主帅韩令坤。他报告,南唐陆孟俊将兵一万余人从常州迫近泰州,泰州的周军只有不到两千人,害怕被唐军里应外合全歼,便弃城而出,返回扬州。陆孟俊成功复取泰州,遣部将陈德诚戍兵守卫。 看到这里,君贵气不打一处来。 然而坏消息还没有完。接下来,韩令坤又报告说,陆孟俊到了泰州之后没有停下脚步,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