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碧水书馆 (第2/2页)
又走了,真没劲!”自不必说,这封书信便是雒中河与长孙铃早间离开时留下的,雒斌随意的打开来一看,信纸上字迹娟秀工整,正是母亲的笔迹: 孩子,我和你爹出去办点事,办完就回来,这段时间你可要好好练功,不许偷懒!到时候回来刘婶说你偷懒,哼哼,老娘可要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另外好好照顾自己,刘婶年纪大了,你多帮帮她。 “不在家还管的我这么严!”雒斌大为不乐,低声埋怨道:“刘婶根本不需要我照顾,我不被她教训就烧高香了……” “你说什么?”一个阴森恐怖的声音突然在耳后响起,雒斌心里咯噔一跳,顿感脊背上一道冷风吹过,凉飕飕的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随即便又听那个恐怖声音不紧不慢的道:“醪糟银耳汤,就着饼子给我吃干净了,一点别剩。”随即脚步轻响,身后那人似乎离开了。 “老妖婆,阴魂不散!”雒斌没好气的瞥了眼桌上有一小托盘,盘中一只小小白玉碗,碗中一副银匙,碗边上斜靠着一块精致白吉饼。看了一眼,便眼馋起来,要知道醪糟银耳汤可是他的最爱。在他心理来说,家里吃穿用度还算富裕,而且这新来家里的刘婶,虽然人大概老年痴呆,老爱一个人发神经,但是做的这些吃食可当真不错,这碗银耳汤还没上口,飘然而来的清香已然叫他欲罢不能了,于是伸手上前便要端起来。 “你刚才说什么?”那个阴魂不散的嘶哑声音再次在身后不紧不慢的问了一句,雒斌心里头没来由一紧,猛回头看见刘婶耷拉着眼皮,脸上皱着一瞬间似乎比昨天多了十几倍,整个看上去就像晒干发皱的苹果,就那般死气沉沉的盯视着他良久,直到他陪以热情似火的笑容,尴尬的赔了许多好话,才收回僵尸一般的两面,回身道了句:“你爹娘叫你好生上山砍柴,砍了自己卖钱花,给我要钱,半分没有。” 雒斌昨天还琢磨着给她要点零钱花花,毕竟这几日柴货生意不景气,老被陈小三抢了先机,故此,口袋吃紧,本来还答应阿牛给他庙会上买糖葫芦此刻看来也要泡汤了。 他越想越不爽,自知父母在外干的大买卖,家里其实并不差钱,然而,家里住的却是贫苦人家的茅草屋子,一年四季自己也就那么几件破衣服,给外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穷!可是,谁知道家里吃饭用的可都是银汤匙,白玉碗,哪一件便宜处理也不值个几十两银子?可是,这些东西只准用不准卖,连说出去都不需。 “赶紧吃完我好收拾,不需告诉外人家里有钱,更不需拿出去卖!”刘婶看出来他的心思,十分适时的警告道,同时身形一闪,没了影子。 “老妖婆,神出鬼没的整日不知道干什么!”雒斌的这句话其实并非造谣,自打她来到家里照顾自己,每日早晚还能见到人,其他时间也不知道跑什么地方去了,偶尔露面一次当真能把人吓死,还好自己也不大喜欢呆在家里,整日在外东跑西窜,玩的不亦乐乎。 雒斌突然想起镇子里开私塾的辛夫子今日要给孩子们讲《搜神记》里的故事,立时心血来潮,急急忙忙端起醪糟银耳汤一饮而尽,拿了白吉饼往外跑去,临出门还不忘朝屋里喊一句:“老妖婆,我出去锻炼了。”说完便即飞步而去,生恐刘婶从背后追上来,毕竟她身法诡异迅速,自己根本就不是对手,万一被抓了可要挨打了。 他一路小跑来到镇子里碧水桥边的小巷口,迎面便见一块“碧水书馆”高高悬挂在一座门第上头,黑漆的大门开了一扇,一对秀气玲珑的灯笼悬挂两侧,随风飘转,整个看去,倒也显得文雅别致。 雒斌侧身蹑足躲了进去,入门来便是一处门房,绕过门房有一处镂花墙壁围着一处别致院落,顶上绿藤掩映,此刻春意萌发,颇显生气勃然。藤下的院落桌椅板凳罗列,满满当当坐着上百号学童,咿咿呀呀的跟随上头一位白发老者念诵《诗经》中的《秦风·无衣》篇,完了之后又念诵了一遍《论语》三则,随即便将书本合上,从坐榻旁缓缓拿起一本古旧发黄的书本,对众童子道:“今天我给大家讲一篇结草的故事,你们可愿意听?” 众童子每日朗读《诗经》、《论语》一类儒家经典,枯燥无味,早已厌倦不堪忍受,此时此刻,先生别开生面讲故事,自然乐的听讲,纷纷从昏昏欲睡的状态中精神了起来,鸦雀无声的瞅着先生。 雒斌情绪有些波动,侧斜着身子偷窥那白发老者,正是辛夫子,见他背对着这边,不经意往前挪了一步,将身子歪在藤蔓丛里,耳朵贴在镂空处细细聆听。 只见这位白发老者缓缓将《搜神记》打开,忽然感觉身后响动,扭转过头来朝镂花墙瞥了一眼,见并无异状,便即看了眼下边众学童,声音洪亮讲道:“传说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杨宝,在他九岁的时候路过华阴山北边,见一黄雀和猫头鹰搏斗,最后不敌掉到了树下,被蝼蚁困住。杨宝看见了就非常怜悯,于是将黄雀捡起来放置到自己的巾箱中,并用黄花来喂养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