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十四 生死之间〔2〕 (第1/2页)
重于泰山也好, 轻于鸿毛也罢, 不耽误每个人最后死去。 昨天夜间的某时,黄大麻子突然毙命于心肌梗塞。据我娘说,他从发病到最终咽气,大概也就三、五分钟时间,赶来的一二零医生连家什器都没用上,人就已经一命呜呼了。 黄大麻子突然之间成了一具僵尸,他来不及给自己的死写上最后注脚。 好在黄大麻子并不孤单,有两个儿子和一双女儿,还可以替他写上身后这一笔。单说供奉黄大麻子的灵堂,动用一张军用苫布搭建起来,落座大院中央,不但高大宽敞,还颇有几分气势。灵堂入口处,竖立两盆象征永垂不朽的翠柏。在小水缸一般的花盆旁,停放着两辆摩托车,一红一白,贼耀眼,正宗日本的本田和雅马哈,大儿子一辆,小儿子一辆。 黄大麻子家暴富了好几年,我们胡同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就出自他家。 历史早已经证明,黄大麻子天生就是一个买卖人,在人们还呛呛时,他亲自动手,砸开自家临街的南窗,开了一家小食杂店,专门卖油盐酱醋、烟酒糖茶一类日用品。后来,他觉得小打小闹不够口,带着二儿子和小儿子两家人,在刚开张的农贸市场租两张摊床,一个摊位卖牛rou、羊rou,一个摊位卖牛杂碎、羊杂碎,除了牛、羊身上一层皮,其它东西一点也不落的全都卖,仅仅用一年的功夫,洗衣机、录像机、录音机、冰箱都倒腾回了家里。 贫居闹市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 前来吊唁亡灵的人,可谓落日不绝,熙熙攘攘,挤满灵堂。 但我却心怀叵测,眼珠子滴溜乱转,紧跟着黄大麻子的小儿媳。 这个女人总是惹人眼热,一袭皂色衣裙,衬托着奶水般的皮肤,恰如切开的嫩藕,垂涎欲滴,令人神情迷乱。尤其胸前那两只迷人的传奇,依然紧绷绷、鼓溜溜,搞得我眼珠都转不动,在人家走过我身旁的时候,我竟然忍不住嘬了嘬两下嘴唇,多亏没弄出动静来。 不过,随着那女人消失的身影,我看见黄大麻子的照片。 一幅十二寸黑白照片,供奉在摆放糕点、水果的灵台上方。 在照片下面,书写斗大的黑色“奠”字。左右两边,高挂两幅挽联。左联写道:一生俭朴留典范。这几个字描述的非常实在,正是黄大麻子一生真实写照。右联写道:半世勤劳传嘉风。至于传不传嘉风的我存有一点疑惑,但那勤劳二字我肯定相信。顶头横批上书:严训难忘。这四个字我不敢妄加评论,毕竟我不是黄大麻子的儿子。 兔死狐悲, 物伤其类。 在袅袅萦绕、有点呛人的香雾中,肃立遗像前的我,竟然感伤起来,还忽然发现照片上的黄大麻子蛮受人看,比生活中那个黄大麻子好看多了,连人也似乎年轻了十几岁,居然看不到脸上的一个麻坑。更难得一见的是,他嘴角上闪露出平时看不到的一丝笑容。 我先鞠三个躬,双膝跪下,磕三个响头。 然后站起身,点燃了三炷香,插进香炉里。 到哪儿都得花钱,我从一刀厚厚的烧纸中,抽出两张点燃,随着飘去的一缕黑烟,算是我替黄大麻子给小鬼们送去俩钱儿花。给完了小鬼给真人,我走到黄大娘跟前,从怀里掏出几张我们这边用的人民币,恭恭敬敬递过去。但黄大娘冷若冰霜,就像一个呆若的木偶,连看都没看我一眼,一转手,把我给她的白纸包交给坐在另一把椅子上的一个老女人。 直到这时我才腾开空儿,正八经瞅一眼这老女人。 不细瞧不知道,一瞧吓一跳!我只瞄一眼就认出她。 嘿嘿,她可不是一般的女人,正是那个曾经给我上过最生动“第一课”的女人。虽说岁月无情,但无情的岁月也有疏忽的须臾,总会在不经意间钟情一、二个特殊例外,时间那一把无情的快刀,并没有过多削割这个女人的容颜,仅仅给那张老脸上增添几道褶子。 十分震惊的我,叫道:“我认识你!” 由于我的声音比较大,惹得众人错愕。 老女人怔怔地看我好几眼,满脸的迷茫。 我见状,连忙解释说:“您老可能忘了,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一个大冬天,我和黄大爷去你家那旮旯卖酱油醋。哎!那真是不平凡的一天,发生好多的事,还下起一场大雪。” 我不知从哪说起,就啰啰嗦嗦说了一通。 老女人若有所思,喉咙里发出一声:“哦。” 此时我突然兴奋起来,都有一点手舞足蹈,又连连说:“那时候黄大爷真能干,大清早和我扫胡同,白天带着我走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