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春秋_《爱孩子容易,做称职的父母很难》(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爱孩子容易,做称职的父母很难》(三) (第7/7页)

来;

    三、能进行自我激励,使自己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四、能认知他人的情绪,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五、能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实时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使自己具备领导和管理的能力。

    因此,从现代人的观点出发,一个人的能力是由其智商和情商来决定的。甚至还有人说:情商将最终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说,情商甚至比智商更重要。

    人们研究发现,每一个人的情商都不是与生俱来就完美和成熟的,而是经过后天的有意培养和训练来不断完善的,或者说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换句话说,每一个人的情商都是可以培养的。因此,对于孩子高情商的早期培养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而最佳的培养时机则是0~5岁之间。由此可见,在高情商的早期培养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人的“情商”开始形成的时间是很早的。可以说。孩子从降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感受和学习了。以后在整个童年期逐渐形成和建立起自己最基本的人生观念。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孩子大脑的发展在0~5岁期间是一生最快速的时期。5岁时,孩子在情感和学习方面的能力已经基本定型了。作为父母,在孩子的这一黄金成长阶段内,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以下七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培养孩子的自知能力。与认识自身以外的事物相比,认识自己往往要难得多;不但孩子,就是成人亦如此。而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就很难对自己的情感和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导致在为人处事中处处碰壁,苦不堪言,甚至会有一种总也是“好心不得好报”的感觉。因此,父母亲要善于引导和教育孩子从了解自己的情绪开始,慢慢培养其自知能力。父母亲应该每天抽点时间跟孩子交谈,引导孩子坦白说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培养孩子的自信与自理能力。自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建立起来,而是要靠长时间的培养和积累。当孩子学业有进步或者其它表现良好时,父母亲应给予肯定和赞美,以此来激励孩子,促使其更加努力,争取更大进步。当孩子面临逆境和失败时,父母亲要教导孩子勇敢地面对,并以坚定的信心想办法冲破逆境反败为胜。

    自理,指的是孩子照顾自己的能力,比如自己做功课、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玩具等。训练孩子自理,不但是孩子不断成长,迈入独立自主必经的过程,而且也是培养孩子建立自信的过程。孩子料理自己的能力越高,对自己的信任程度就越大,便有足够的信心去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第三,培养孩子的自尊与自控能力。要孩子尊重自己,父母亲首先要尊重孩子。如果孩子有一些令父母不满的行为或表现,也不可以对他(她)进行无情的指责,而是应该循循善诱地耐心进行引导,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有的父母会有意无意地在亲戚朋友面前责骂甚至体罚孩子,这样做不但会让孩子自尊尽失,而且还会破坏亲子感情,甚至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因此,明智的父母亲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至于自控,则是一个心里健全的人必须具备的品格。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容易发怒和生气,这是低情商的表现,其结果往往使人在处理问题时散失理智,而且也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当然,要孩子懂得控制愤怒和情绪的波动,父母亲自己必须首先要做到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四,培养孩子的自在与自赏能力。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潜能和天分,比如运动、语言、音乐等,父母亲要协助孩子发掘自己的特长并加以培养,使孩子在发挥所长的同时肯定自己的价值,进而实现自我激励,并向更高目标迈进。不过,在用心培养孩子的同时,切忌不可以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因为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的孩子,身心很容易受到伤害。

    说到自赏,则是一种非常有益于人心理平衡和身心健康的心理活动方式。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同,但并非每个孩子都懂得欣赏自己。有时候,当自己用心去完成了一件事情,非但不能得到别人的欣赏,反而还可能受到许多批评。所以,父母要指导孩子欣赏自己的长处和成功。要告诉孩子,不管他人是出于何种目的,以何种方式表示否定,自己一定要认识自己所拥有的长处,并欣赏自己的成功。

    第五,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负责能力。培养孩子自律的能力,除了要教导孩子遵守家庭、学校的规矩外,还要培养他(她)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貌。这种能力将有助于孩子将来踏入社会以后妥善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至于培养孩子负责的能力,则是要孩子学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和承担后果,这是父母亲在培养高情商孩子的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和非常重要的环节。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孩子理性、成熟的表现。孩子做错了事,父母亲没有必要大声叱责,那样做会让孩子感觉很伤自尊,而是应该给他分析错误所在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好让他(她)不会重蹈覆辙。

    培养孩子具有责任心,还要从小教育他(她)诚实做人,诚信做事。

    第六,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换位思考是处理人际关系最基本的技巧。告诉孩子,当别人遭遇到某种事情时,我们应该有感同身受的感觉,也就是所谓的“同理心”。当自己想要他人做某件事情时,不妨先想一想:如果换作我,我愿意这样做吗?凡是具有“同理心”,会换位思考的孩子,都有能力通过细微的讯号和信息去察觉他人的需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其人际关系就会很好,就会受到大多数人的爱戴。

    第七,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和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并具备这样的能力。父母亲要教育孩子从小学会关心他人,养成热情互助的好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这样的能力,使孩子能够成为有主见、有感召力的领袖型人才。

    天堂和地域的差别是什么?有一个寓言是这样讲的:天堂里和地域里有同样的一锅汤,汤锅里有同样的一把勺把特别长的汤勺。无论是天堂里的神仙们,还是地域里的饿鬼们,如果单靠自己的能力是没有办法喝到锅里边的汤的。所不同的是,天堂里的神仙们是用这把勺把特别长的汤勺互相喂食,所以他们个个都可以喝到美味的汤,因此都很快乐;但地域里的饿鬼们却都在试图自己来喝,结果是谁也喝不到美味的汤,因此一个个都永远是愁眉苦脸的。当然,天堂和地狱都是不存在的,这不过是一个寓言故事而已,但却足以利用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充分说明团结互助的巨大作用。换作老百姓的一句俗语就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父母必须让孩子从小明白这个极其简单的为人之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